海归,亦作海龟,顾名思义,海外归国人员的简称。不过得益于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海这个字除了表示“海外”,还有“多”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讲,海归还可以理解为“大量的归国人员”,而这个解释恐怕更为应景。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却没说多了会怎么样。数据显示,2012年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突破23万,其中包括应届和往届的海外毕业生,占到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的70%。究其原因,除了近年来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吸引大量的留学生回流外,国外生存压力的剧增也正成为不少人被迫“衣锦还乡”的重要原因。而如此巨大的海归群体,并不是每个人都实现了归国时怀揣的“中国人民需要我”的美好愿望,相反,很多海归沦为了海待,成为“啃老洋族”。而去年一档由各大企业BOSS坐阵的招聘类电视栏目中,“留英傲慢女”与“法归晕倒男”的出现,又一次把海归这个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口诛笔伐者有之,“龟龟”相护者亦有之,尽管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待商榷,海归素质的良莠不齐却是不争的事实。有鉴于此,海归们要想实现自己的大陆梦,恐怕也要像星爷那样苦练海龟版的“自我修养”了。
无论是下海还是登陆,海归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吃”的问题,就业,确切的说是择业,已经成为海归归国后的第一道坎。而之所以用“择业”,是因为跟广大的“土鳖”不同,海归的就业从来都不是问题,但要达到自己的期望却很难,尤其是第一份工作。调查显示,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及科研机关单位仍是海龟的首选。但毕竟僧多粥少,且不论每年国内几百万的应届毕业生,这其中包括了诸多名校的硕士和博士生,单是每年几十万的新增海归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群体竞聘时“自相残杀”的残酷指数,而在未来,随着归国人员的激增,这个指数有增无减。
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还是光明的。调查发现,虽然目前海归就业存在一定的难度,且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普遍不高,但其发展还是极具潜力的。相比于国内院校的毕业生,海归拥有更多加薪与晋升的机会。另外,虽然海归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普遍不高,但也有例外,对于拥有国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来说,其回国后的工作起薪要远远高于无国外工作或实习经验的同学,可谓“海龟中的战斗龟”。
万事开头难,海归也难免。调查发现,对于海归普遍集中的几个行业,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曾向记者抱怨海龟的诸多缺点,而反映最集中的莫过于“海归不踏实”。由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普遍不高,多数海归有跳槽的打算,而只是把目前的工作当做一个跳板,甚至有些人多次跳槽,这不仅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与浪费,频繁变换工作对海归本人也往往弊大于利,尤其在心理方面。
追本溯源,海归绝非近代教育的产物,其历史可谓悠久,中国最早家喻户晓的海归恐怕要属玄奘法师了,玄奘西天取经、中土弘法靠的正是坚毅。而今天的海归也一样,虽然手握洋文平,但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坚持,才能在人才济济的“回国潮”下渐进的实现自己的登陆梦想。
另外,解铃还须系铃人,留学中介机构在海归的问题上不能也不应该置身事外。我们不仅要致力于把人“送出去”,更应该学会把人“迎进来”进而“安置好”,毕竟,如果《海龟的自我修养》是本书,作者虽是媒体,但毕竟出版方还是中介机构。
当然,如同《演员的自我修养》所奠定的斯坦尼演员创作体系,我们无法在一篇评论中囊括所有的海龟必备修养。因此,我们希望能够以系列报导的形式来展开本“书”,同时我们期待广大读者尤其是海归朋友们的来信指导,共同为迷茫中的“海龟”们筑起一座指示未来的灯塔,可为序。
新闻链接
职场类节目《非你莫属》因主持人与海归女对掐而受人关注。20日,该节目又掀起一场“打假”风波。在当天的节目中,一位号称留法10年的海归硕士郭杰,被面试官质疑法语水平和学历造假而当场晕倒。
21日,一条“《非你莫属》海龟男遭质疑现场晕倒”的视频在微博、华声论坛等网站疯传。视频内容为20号的《非你莫属》节目内容。嘉宾郭杰自称留法十年,法语不错,并有国际旅游学硕士、社会学本科和导演系本科三张文凭,一身时尚装扮的他让现场观众多了不少期待。
刚一出场,评委文颐用法语向郭杰提问,他在回答时显得磕磕巴巴,被当场质疑法语水平。而在接下来的面试中,郭杰不知道法国知名社会学家和知名导演的名字,对法国著名电影也不熟悉,被主持人张绍刚指责称“我不想在舞台上打假”。
评委文颐在看了郭杰的三张毕业证后,称其“BAC+5”的毕业证仅为“技术学校专科”的水平。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郭杰当场晕倒在了舞台上,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声称压力甚大并否认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