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国外有过实习经历吗?”
“你在银行实习时的业绩如何?”
“你简历中提到的财务报表分析成果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了吗?”
在“2013春季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上,民生银行的负责人用这一系列的问题考问着每个排队投简历的留学人员。
会场中不时响起“请大家投完简历及时离场,让场外排队等候的人能够及时入场”的声音,火爆、忙碌的会场中谁会是真正的赢家?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留学人才?
日前发布的“2012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从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境)外留学时间看,现在已回国的留学人员中,以1年期硕士研究生为主。
据用人单位反映,此类留学回国人员与国内应届硕士毕业生相比,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要略强,更了解国际规范,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更习惯遵守发达国家的做事原则,具有相对多的国际人脉资源。但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海外留学经历能否成为众多留学人员求职成功的“敲门砖”呢?
招聘会上,笔者了解到多数用人单位将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软实力放在考核的首位。
“除了学习成绩等硬性指标,我们更看重的是留学人员的软实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的负责人说,“软实力包括留学人员在国外学习期间是否有过社会实践或者工作经历。”
同样看重留学人员社会实践和工作经历的还有豆瓣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负责人毛女士表示,在筛选简历时会重点注意在国外有过工作经历的应聘者,分析留学人员在服务过的公司或做过的项目中扮演的角色。
微软公司等外资企业则更关注应聘者的价值观。微软公司的冯女士解释说:“由于微软是外资企业,更看重员工的价值观,要求员工诚信为本。所有应聘者的简历必须符合其实际教育背景。”
在招聘会现场,民生银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对应聘者进行了简短的面试。“通过现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初步了解应聘者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方便我们选择出符合我们要求的人才。”澳大利亚中信泰富矿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姚先生说。
相关专家表示,拿到国外的学历并不能代表你具备了行业细分的竞争力,甚至也不能代表你的英语能力比本土的人才更高,因为许多留学生出国后仍主要生活在华语圈内,所以企业看重留学人员在国外的实践经历也就十分必要了。
海归就业建议
第一,找准定位,做“抢手”海归。近年,新材料生物工程、医疗医药、金融与保险等行业需要大量专业过硬的人才。此外,如是海外创业团队整体回归,回国后组队创业,可加强竞争力。
第二,调整心态,就业不纠结。调查显示,近七成的海归依然选择在北京、上海就业。如果把目光投向二三线城市,或许能发现不少就业良机。
第三,积累工作经验,莫看一时薪酬。智联招聘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而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海归们薪酬会呈现出非常大的差距。
第四,善用校友资源,海归不“海带”。随着海归的增加,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各国驻华使馆及中国教育部纷纷通过校友网、俱乐部等形式,加强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服务,为其提供就业途径、拓展人脉资源甚至提供创业资金。
海归应具备的四大能力
有学习能力
外企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当今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只能占20%,80%以上的知识需要在干中学,一个人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也就没有什么潜力可挖,无发展可言。
有较强应变能力
优秀的员工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工作方式,而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因为在不断变革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外企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公司管理层的调整和变化,人事变动等是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保持正常的心态迎接变化,适应变化,是进外企工作的人最起码的准备。
有强烈的责任心
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不是以时间衡量其工作,而是以其负责度和其他完成量来衡量,完成本职工作是员工的责任。在外企,主动要求给予提升是受鼓励的,因为外企认为,你要求担当一定职务,就意味着你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体现了你有信心和有向上追求的勇气。
有团队协作精神
外企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管理出现问题,一般是沟通出现障碍,上级要与下级沟通,下级也应主动与上司沟通,不沟通而生隔阂了,再一走了之绝不是好办法,善于沟通的员工易于被大家了解和接受,也会被大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