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对于申请美国大学的学子们来说,收到心仪大学录取的同学喜不自胜,开始为未来四年的美国大学之旅做好规划,也有仍然奋战在申请一线的同学,为获得心仪大学的那最后几个名额而拼尽全力。而眼前的这两位同学,一位早在2月份就收到了排名第26名的弗吉尼亚大学录取邮件,另一位则是在3月份收到了排名第20名的埃默里大学录取通知。对于这两名同学,如果想与他们探讨“学霸”修炼之道,或许你们会失望,他们并没有夸夸其谈的学习经,相反,他们成功收到美国名校抛来的橄榄枝,走的,更多的是不寻常路。
一个善解人意、热爱生活的女孩
埃默里大学,是一所闻名全美的顶尖名校,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曾出过像美国总统卡特等知名人士,在美国大学院校排名第20位,近一个世纪以来享有“南哈佛”的美誉。埃默里大学录取周宁馨同学,是因为她优秀的成绩以及4门AP全5分?这位同学笑着说:“相比成绩,我觉得我被录取,更多的是缘于我们的经历以及运气吧。”而令我们出乎意料的是,在写给埃默里的文书中,她并没有大谈特谈自己作为学生会外联部部长与他人唇枪舌剑的履历,而是分享了她认为最“真”的个人经历。
不能以自以为的方式来帮助他人
每年的暑假,周宁馨都会随她的父母到宁波乡下去看望外公,并到外公的教堂为那里的孤寡老人做义工。一次,她准备了食物给老人家。出于尊敬,她把第一块苹果递给了一位百岁的老人,但老人家并不领情,只是抿了几口后,又放下了,这让周宁馨心有不甘,以为老人家并不领她的好意。结果,在晚上的就餐中,她发现老人家的饭菜非常清淡。外公告诉她:老人家的牙齿不好,受不得一点点刺激,只能嚼细软的食物。周宁馨恍然大悟:老奶奶并不是摆架子,而是老人家的情况根本没有办法接受她的心意。
这次的义工经历对周宁馨的触动很大,在递交的文书中,她写道:我常自豪自己从小学就开始做自愿者,多数是按自己常规的思维去考虑对方需要什么,给予对方我自己觉得对的东西,可是,我却常常忽略了别人真正要的是什么。帮助人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在做善事的时候,应该是以对方为主体,仔细考虑他们的情况,再为他们做出一份特殊的服务。经常,我们感动了自己,可是我们要做得更细致去感动他人。这次的收获也贯穿到周宁馨的整个申请大学过程中。“在递交申请文书中,面试官们更为关注的,并不是你做了什么,参加了多少社团活动,而是通过这些活动你收获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她如是说。
适应是开心的过程,勇于挑战是对自我的肯定
刚刚接触AP课程的周宁馨,也是着实的不适应。在一次AP宏观经济学的测验中,她获得的成绩是中等,这让原本在初中就是优秀生的周宁馨有点受挫。经过与老师的长谈,她也逐渐释然:学习不同的课程体系肯定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你觉得难那是因为你没找到方法,但,整个探索、整个适应的过程,不也是一个开心的过程么?至少你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这个过程,是痛并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对自我肯定的过程。
喜欢追求生活的美好,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生活中的周宁馨是一个乐观的女孩。为摄影社做模特的时候,以为模特只是摆摆姿势就可以了,没想到一天6小时下来,整个人都快散架了,但看到照片的效果后,还是很开心。而谈到学习上,周宁馨坦言她并没有所谓的学习经。“我觉得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拿英语来说,语感很重要,从小听音乐以及现在的看美剧,对我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就是周宁馨,一个乐观、开朗、爱笑的周宁馨,未来四年,她会进入一个不同的生活及学习环境,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她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并将一直持续着,让我们祝愿她往后四年大学生活能够实现自己精彩的人生。
一个执著、坚持的理科男
眼前的这个男孩,每问到一个问题,他都会思考很久,回答也只是寥寥几句,但是却异常坚定,说出的话也是斩钉截铁。“大家对我的印象就是很谨慎,有时候我觉得我自己谨慎过头了。”他笑着说,他,就是华附AP高三年级学子毛翔正。
今年2月,毛翔正收到了来自全美排名第26名的弗吉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邮件,这所由前美国总统、著名的《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托马斯·杰斐逊所创立的学校,不仅以它的学术跻身全美名校行列,同时更是北美地区唯一一家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高等院校。对于毛翔正的录取,除了肯定他的成绩以及6门AP全5分外,笔者认为,更多的缘于他自身与学校宗旨的契合——通过激发学生在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过程中持久的自由探索精神,丰富人类的思想宝库。
不能证明的事情,就会不断去怀疑
在学习上,毛翔正给同学及老师们的印象就是“一个不愿意盲目从众的人”。他可以花数个钟头来研究这道题背后的原理,可以与老师争论为什么这道题要用这条公式。“题目我也可以早早做完,解答出答案,但是,想对于答案,我更好奇的是,这道题为什么要用这条公式”。
连续两年,毛翔正参加了斯坦福大学EPGY(天赋少年教育计划)暑期课程,主要学习拓扑学(数学相关)以及量子力学(物理相关),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这两门学科涉及大量的公式及理论,相当枯燥。但也就是他,能够连续两年参加,并最终获得了教授的推荐信。在一次量子物理学的实验中,他们小组用了精确的仪器去证明验证波函数对于微观现象的描述的正确性。但,所有的学生,用他的话来说:“都不能提供一个让我信服的诠释来解释波函数的本质。”经过反复的思考,毛翔正发现,即便时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物理原理也是建立在无法解释证明的假设之上。也就是这样的发现,让毛翔正重新定位了对物理的认识,他把研究成果写进了报告,得到了教授的认可。或许你会觉得,数学题能解答出答案就好,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研究呢?但,如果你了解毛翔正,你就会觉得,这样的时间花费,为的是后边时间的节省,毛翔正在高二的时候自修了AP统计学BC,并且以全5分的成绩通过。“数理化本一家,题目背后的原理其实是相通的”。
生活中的“文艺青年”
或许你对毛翔正的印象只是理工男,但你不知他作为理工男背后仍有一丝文艺范儿:早在初中阶段,毛翔正就已经通过钢琴业余十级。“钢琴是从小父母培养的,到现在也一直在弹”。你或许也不知年纪小小的他,却已走遍大半中国的深山野林。你或许不知道南极科考之旅,当其他队员晕船的时候,他却勇于登上甲板感受暴风雨的洗礼。“我觉得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从小的经历也造就了我喜欢冒险以及探索的性格”。
或许我们看到的是他最后一个交作业,但我们必须看到他在题目背后敢于向真理挑战的决心以及用心;或许我们看到的是他连续两次竞选学生会主席落选,但我们必须看到他为了竞选而精心准备做的学生调研以及演讲。或许,这就是毛翔正,理科男?文艺青年?无论如何,他都即将开始他的大学生活,四年大学,我们希望他能够继续以探索的精神,富有激情地去为他的四年大学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