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党元初 (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常春藤workshop学员)
我为什么想出国读本科
在我看来,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获得高分或是外部的认可,而是为自己的存在证言,挖掘自己的兴趣,为自己找寻意义。我不能说现在对哪一科有太深的兴趣,一定会作为毕生的追求,但我怀有无比真诚的愿望去找寻,而我认为自由先进的美国大学是这样一个找寻的好地方。

党元初(目前已经被美国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员录取)
关于我的托福备考经历
我的托福考试没有事先定好的日期,没有一大串事先拟好的备考书要看,培训班要上,起初只是想先用托福好好学学英语,看着看着感觉差不多了,于是就去试试。当然,决定要去考试后,也做了不少针对考试本身的准备。
英语带给我成就感
为什么想学好英语,原因很简单,因为初中时英语一直好,这给我带来成就感,于是就想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个很质朴很单纯的初衷。为什么选择托福?因为我在初中就学完了新概念四册,没有更合适的综合教材。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英语考试,比如雅思?因为我听网上的牛人说改革后的托福考试比雅思难,难的东西,深入的东西,向来是我喜欢的。至于要问我当时对出国有什么打算,坦诚地讲,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少年脑中没有任何考虑,谈不上想,也谈不上想,因为只是不了解。学习托福总要买本书看看吧,我就在离开家(我家在郑州,交大少年班预科第一年我在苏州中学读书,故称离家)之前,抽了一个不太热的下午,骑上车去了两站远的新东方大愚书店,我在那上过课,比较熟。可是一进门我眼就花了,各种红红绿绿的教材让没有经验的我懵了,什么多少多少天搞定什么什么,我迟疑地翻阅,却是满页不认识的单词,“这些能几天就背住吗?”,更有书面的封皮上宣传什么什么方法,把英语搞得酷似数学,于是本人只能谨慎地先买一本单词书,其他日后再作打算。
背单词:快速翻阅反而效果更好
不得不承认,刚开始背单词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遗忘,所以受挫,自虐似的一天把一个wordlist 看几遍,第二天照样忘。于是索性不管,干脆一天看上五六个,六七个单元,忘就忘,反正看的快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多过几遍。事实证明,浅浅地多看几遍对我来说确实比下定决心一次看完记住的效果好得多。由此可见,经验是实践中得出的,一条路不行就换一条,总能走通,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好什么时候改变,改变的过早,可能因为是功夫没下到而错失了真理;打死不改的,很可能一条路走到黑。
阅读:读懂再做题
单词背到一定程度,很自然要做阅读。网上盛传刘文勇的黄金阅读,于是下载打印。可能跟许多刚一上来就掐表,且一目十行,疯狂做题的备考者不一样,在刚开始读的过程中,我压根就没有看阅读的问题,原因很明了,因为我文章还有部分读不懂,尽管有各种经验流传说不需要读懂就能把题做得又快又好,在我的思维里,读不懂,就没有资格做题,至于各种神仙方法,暂时不理睬。我的程序是这样,文章拿来,通读,再仔细读,一句一句来,反复看了还不懂得,看中文释义,有生词画出来,查查背背。好长时间,一直这样。于是就这样养成了读的习惯,一直到真实考试亦是如此,坐在北外电子图书馆考场,听着耳边一阵阵鼠标敲击翻页的声音,自己则气定神闲地肘着桌面,看着屏幕,先花七八分钟,把文章读完,然后做题,几乎就不用往前找(除了最后一题),而且很自信,大约十二三分钟就能结束一篇。
听力:力求听懂每一个句子
听力与阅读虽然是两个内容,但我是本着一样的思路准备的,即“看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对于阅读来说,就是读懂每一句文章;对于听力来讲,就是听懂每一个句子。对本质而非技巧的把握是我在托福考试中学到最重要的道理,但与此同时,对本质的把握就有超高的要求,需要广泛的准备材料,听力的,阅读的。材料的优劣自然有差别,但我觉得应该不是天上地下的那么大,于是对于各种资料的市场评价,在备考的非冲刺阶段,我大多置之不理,只要与我有益,照单全收。听力也是。我练过的材料有:VOA 常速,巴朗,delta,OG,听力120,二十多套TPO的听力,一些网上的公开课等等。
在准备考试的最后阶段,我报名了新东方的一期强化班,跟着老师从“题”和“方法”的角度进行了一番把握,在此感谢写作王文涛老师耐心的作文批改,还有口语老师李争的指导。
然后?轻松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