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是广东第二个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然而在广州的不少高校中,却有学生自费上万元到国外“学雷锋”,出国从事海外志愿服务。虽然这些学生出发时抱着开阔眼界的单纯愿望,但由于海外志愿服务不算“有效实践”,让这些花了上万元出国学雷锋的学生“很受伤”:世界是见了,实践证明却开不了。
俄罗斯教中文:靠图画交流
华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刘馨蔚刚从俄罗斯第十大城市位于顿河畔的罗斯托夫归来。她说,出发前,华师海外志愿者组织“华师AIESEC”早已联系好了当地的志愿者,并为其安排好食宿,外出时多数时间都会有当地人陪伴左右。
刘馨蔚在俄罗斯的主要工作,是教授基本中文用语。刘馨蔚说,她的学生中有一位名叫Paul的工程师,由于Paul不懂英语,她只能“一边用手机百度如"吊车"、"水泥"等他工作上用到的专业词汇,一边画画一边拼给他听,现在我几乎能画出一个工程图来!”
泰国乡村教师:游戏教英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三学生梁韵琪,是“广外AIESEC”的志愿者,成行前,她其实是瞒着家人偷偷地联系当地志愿者。她坦言此行最大的困难其实来自家人。她的服务地点,是一所距离旅游城市8小时车程的乡村学校。“几乎所有亲戚都反对,舅舅发了400多字的短信劝阻我!”

任教开始后,梁韵琪苦恼地发现孩子基本不懂英语,也不愿听课。“以至于每天上课我都要想怎么样去引起他们的兴趣,想了不下10个游戏!”两周之后,她发现孩子们有所改变。“从要用泰文问当地老师翻译到直接问我简单的英语问题,从害羞地避开我的目光到主动跟我说"Hi,I love you"。”
海外志愿不算“有效实践”?
刘馨蔚表示,她去俄国这一趟来回都花了一万多元,但海外志愿者的经历并不能被算作“有效实践”,无法提供国内认可的有效实践证明。 据悉,大部分高校海外志愿服务组织并未能在高校内正式注册。华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杨志群表示,华农的AIESEC组织并未在学校团委备案,“目前我对大学生去做海外志愿者不是很赞成,主要是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