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出国留学,院校和专业选择非常重要。在美国,哪些大学比较容易申请呢?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录取中国学生最多的美国院校
据“Offer雨”网站统计,在上一年度向中国学生发来录取通知最多的10所美国高校,发放数量占总数的25%左右,最多的20个学校约占总数的40%。该网站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内16所重点大学的BBS上网友汇报的Offer(录取通知)信息。
这些对华学生最“慷慨”的学校依次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南加州大学。
而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美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10所美国高校依次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明尼苏达大学、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
【推荐阅读】留学选校美国留学如何择校
而对于国内“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出国率最高”这一问题,却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
“科大化学系2008届本科生全班87人,其中42人申请出国深造,目前42人全部拿到全额奖学金”,“化学物理系2008届本科生全班61人,其中39人申请出国深造,目前有37个人拿到全额奖学金”,“2008年科大数学与统计类专业申请出国的本科生全部拿到offer”,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招生论坛上,有着如此详尽的学生出国情况统计。
BBS“我爱南开”站“出国之路”的版主表示,今年仅在这个版,由南开学生自行报告的offer就有400多个,基本涵盖了哈佛、普林斯顿、康奈尔等全部北美常青藤盟校。他说,这应该还不包括那些保持低调,没有在网上公布去向的同学。
【推荐阅读】美国大学选校 注意拉开梯度“分批次”
在芝加哥大学的美国全国民意调查中心,有一项著名的博士普查,已经开展了半个世纪,各项数据极尽翔实,最早的数据始于1920年。
据该中心统计,中国大陆(含香港)、韩国、印度、中国台湾、加拿大,是美国博士学位海外获得者的5个最大来源地。
从这个中心,每年都会发布《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其中一份报告根据1999年~2003年的博士信息,列出了本科毕业生在美获得博士学位最多的26所非本土大学,其中有10所位于中国大陆。
这些榜上有名的学校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今北大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
专家指南:如何做好选校定位
对准备赴美读研的学子来说,如何做好选校定位他们最常咨询的问题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来做选校和定位,新东方前途出国的林雪钦老师凭借自己多年留学申请经验,给学子们提供了一些建议。林雪钦老师表示,她将主要从学校方面和学生自身方面这两大方面来做分析。首先,是从学校方面——学子准备申请的美国大学开始为大家解析。
一、 学校方面——如何把握学校信息
面对美国的众多院校,大多数的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何来了解学校的信息。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到学校的网站上去搜寻信息。了解的方面包括:项目特点、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录取要求、研究方向、地理位置、奖学金、费用等问题。
I. 项目特点、培养方向以及地理位置:
很多学校会在项目的介绍中说明该项目的特点以及培养的方向,这点往往会被学生忽略,因为这与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比如有些学校的项目培养方向是为PhD 做准备,学生如若打算读完硕士出来就直接工作,申这个项目就不大适合。举例来说,杜克大学的经济学硕士项目,该项目的特点就是为未来就读PhD 的学生打基础。如果在国内学校读完本科,未来有志于做研究,那杜克大学的这个项目就是很完美的一个平台作为PhD 的跳板。
学校的地理位置是决定未来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关注学校的地理位置。比如学工科的学生最好是提前研究下要申请的这些学校的周边是否有所学专业的大型公司、工厂等。像学电子、计算机的学生,加州硅谷地区着实是不二的选择。因为硅谷地区是高科技的中心,电子、计算机硕士毕业的学生在加州地区学习期间能更容易接触到实习,毕业后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
II. 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
每个学校课程设置的偏向会有所不同,因而在选校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和你本科课程的衔接性如何,是否有能力能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不要等到申上之后才发现学校的课程的难度与你自身的能力匹配度不够,以致于学习难度过大而难于毕业。
研究方向是很多要申请博士的学生要特别重视的一块。在博士阶段,学生的重心是帮着导师做科研,所以在申请时往往需要选定一个方向,然后就这方向和导师提前联系,进行套磁。各个学校的研究方向也各异。就电子工程专业来讲,Rice University 的ECE 系下的研究方向包括:Computer Engineering, Photonics and Nanoengineering,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and Wireless Networking, 而UIUC 的ECE 下有八大方向: Biomedical Imaging, Bioengineering, and Acoustics, Circuits and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Computer 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cs, Optics, and Remote Sensing, Micro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Nanotechnology,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III. 奖学金和费用:
很多家长在咨询时都会问到奖学金申请以及费用问题。一般来说,在美国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对国际学生的学费差别不大,公立学校稍微来说便宜一些。对于家里不是特别宽裕的学生,如果要去美国就读硕士项目,在申请之前得查清楚想要申请的学校是否能提供奖学金,读完硕士的花费大概是多少。有些学校会给硕士助教的机会,但有些学校对硕士的学生基本不提供奖学金。
二、 学生自身——如何做好定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申请中除了要对美国的学校有深入地了解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自己有一清晰的定位,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申请到哈佛。自我定位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硬件条件,一是软性条件。
硬性条件包括GPA,TOEFL 和GRE这三点。在美国很多学校对这三个条件是有要求的,比如GPA 3.0+, TOEFL 79+,GRE V 500,Q 800, AW 4。所以在申请前最好是能对学校录取的最低要求进行了解。那是不是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就一定能申请上呢?这不一定。在达到最低的要求后,学生在定位时还应该了解所申的学校往年录取学生的硬性条件如何,像有些学校虽然最低的硬性要求是GPA 3.0,TOEFL 80,但每年录取的学生的硬性条件往往达到GPA 3.5+, TOEFL 100+的档次。
说完硬性条件,再说说软性条件。软性条件包括工作经验、科研项目、比赛、社团活动等。在现如今硬性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申请时着重于拼软实力的越来越多。我们也很经常听到一硬性条件特别优秀的学生被某学校录取,而另一个硬性条件一般的学生却被这个学校录取,原因就在于软实力上的不同。硬性条件一般的学生如果在软实力上十分突出,那也是有机会“破格”被学校录取。所以在做自我定位时,一定要衡量下自己的软性背景是否足够来和同一档次的申请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