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按照类型分包括大型投行和精品投行:
Bulge Bracket(BB)指的是一些投行业领军集团。我们经常能听到他们的名字,比如Goldman Sachs 高盛,Morgan Stanley 摩根士丹利,Merrill Lynch 美林,Citigroup 花旗集团,Deutsche Bank 德意志银行,UBS 瑞士银行,Credit Suisse 瑞士信贷,Barclays Capital 巴克莱。
Boutique 指的是精品投行。一般应届生不太会知道他们的存在,并不是说他们太小,而是因为精品投行业务多数于企业打交道,学生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事情。精品投行大部分都是从投行里出来的人创立的,数量多规模无法计量,从小到大都有。精品投行生存的方法通常会专注于某一项业务,比如专做并购,专做发债等。可参考的企业有 Lazard 拉扎德,Moelis 美驰, Jefferies&Co 杰富瑞集团。
投行中最主要的三大部门,也是众多应届生趋之若鹜的方位有:
投资银行部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IBD)主要负责帮助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手段融资或者帮助企业并购。
销售交易部 Sales and Trading(S&T)代表投资银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将金融产品销售给机构客户、个人客户以及一些政府养老金等。自己也有交易员会从事交易工作。
私人银行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PWM)主要服务于高净值客户,身价基本都以亿计算,为他们管理财富;
投资银行部 Investment Bank Division
投资银行给人的印象向来都是高大上的,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投资银行是做投资的银行,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另一个误区是“投资银行”不等于“投资银行部”,“投资银行”是个大概念,而“投资银行部”是投资银行其中的一个部门。
投资银行主要帮助企业发债 Debt、上市 IPO、并购 M&A 等,基本按项目来划分,每个项目组之间的定位不同:有的按照行业划分比如 TMT、医疗、金融;有些按照地区划分比如中国、美国、英国;也有按照业务话费,股权、债权、M&A 并购。
投行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周 70-90 个小时不等,有些甚至会超过 100 小时。尤其是外资投行,虽然坐的是商务舱住的是五星级酒店,但事实上毫无自己的生活可言,更谈不上工作生活平衡。出差是再平凡不过的事,项目慢的一住就是几个月,项目快的几天后就回去。有人进去后受不了这样的强度离开,也有人乐此不疲。虽然毕业生如此狂热的追求这个职位,但其实很少有人会在里面待一辈子。当然国内外投行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保荐人”,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一下。投资银行部门是下属“资本市场部”,有些机构单独把投资银行剥离出来,有些则继续保留。
资本市场分为:
股权资本市场 Equity Capital Market(ECM)
债务资本市场 Debt Capital Market(DCM)
其他资本市场 Other Caoital Market(OCM)
投资银行部门会负责帮企业融资上市,具体融资融多少,上市的价格是多少等等,关于定价、沟通就是由资本市场部来操作完成的
给学生的建议:
对于非 211、985 的学生,进投行部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个部门本身岗位就少,需要的基本上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尤其在国内每年如此之多的毕业生情况下,投行的岗位竞争变的越发激烈。我能给出的建议只能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入行拿经验再跳槽。国外有精品投行,国内也有承揽业务的公司,虽然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知,但他们也会拿到一些关于并购、融资、发债之类的项目,如果能拿到有此类的岗位,哪怕是项目打杂职位尽可能去参加。
第二步:先在金融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熟人引荐去投行部门,或者搞好猎头关系,通过猎头进入。如果当你起步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要冲着钱去,记住你去的目的只是拿经验。许多学生看不上小公司,眼高手低是新人入行的大忌。先具备一定的能力再通过内部推荐入职会更方便,时间稍稍晚几年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早期技不如人。
需要的证书:
由于上市融资都会涉及财务、法律、审计等问题,如果你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能力,都会帮到你不少,尤其在国内投行:证券从业资格证+CPA+律师背景等。对于外资投行,有个关于 CFA的误区我几乎每次讲座都会提到,很多人考 CFA 目的是去投行,但非常可惜,外资投行对 CFA 不感冒,外资投行更喜欢名校学生或者 MBA,CFA 这本证书更适合做基金经理和 Portfolio Manager。早期投行业务基本以上市为主,现在业务越来越多元化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的增长,这让投行业务不断的发展,同时也给了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接近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