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前途--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985大学任教?
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学术背景、科研水平才能在国内高水平大学任职呢?他们工资一般多少来着?
下面是五年前一些博士的求职情况,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
几位都是国内毕业的博士,海外三年以上博士后,其至博士后以上职位。
其中两个是拿到了国家人才计划回去的(青千优青)。还有人回去之后拿到了其他省级人才计划,年薪加补贴都过百万。
从这几位共同的特点是,起码有五篇本领域项刊论文作为代表作(JACS,AM,Angew及以上),其他的论文发了都没太大用。本科学校反而不是很重要。
另外我认识某985副教授,搞物理的,两篇一区,博士毕业博后都没有做,去年本校博士毕业就直接上了副教授,这属于撞大运的,她自己说1、prl她们学校发的很少;2、她老板是领导;3、她们学校被黜落到985-211 B类,校领导提出要大力引进人才,正好有了名额。
案例二、华中科技大学
拿我们学校来说吧,稍微年长一点的老师(35+),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之类的,还有很多都是根正苗红的我科纯正血统的土博士。
但是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师,职称研究员,副教授,讲师之类的,大多数都是有过留洋经历的(少部分没留洋留校的都是从研究生,博十就跟着本校老教授做项目,然后一直待下来,并且大多数都只是讲师职称)。
记得大一的时候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数学副教授跟我们说,"你们不要以为留在学校教书很容易,就拿我们数学系来说,现在招人,至少都是洋博士。你再去看看什么华师,武理,或者再低一点的学校,老师的学历都比学生厉害多了。"
然后我周围一个同学,年级前五,打算本科毕业了申一个啥啥啥学校(更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phd(应该前20/30吧,虽然我觉得他超级厉害可以申top10,不过他说本科电phd还是很难的,所以把学校目标降低了。我问他以后打算干嘛,他居然说,回华科教书..
一个远房堂兄,华科士硕,后来出去又读了一个硕博,博后,去年31岁回国。华科,港科大(还是港大)都说可以直接给副教授职称,不过听他说这还是因为他发了两篇非常牛的文章。
案例三、
以亲身经历随便答一下。本人专业本硕力学博士在应用物理。
离博士毕业还有两年,硕士导师来信:小刘啊,在国外多发几篇文章,争取以人才引进的形式回归母校工作。到时候一起写基金。此时文章6篇(硕4+博2,PNAS+PRL)。
离博士毕业还有一年,导师继续来信:小刘啊,博士毕业准备得怎么样,有几篇文章?现在母校正在积极招人,快回来,争取应聘副教授职位。此时文章6篇。
博十毕业时,导师来信:小刘啊.现在母校正在积极推行新人考核,待遇双轨制,争取应聘特聘副教授职位,虽然头三年写资金压力比较大,但有很大转正希望!此时文章8篇。
博士毕业一年后,导师来信:小刘啊,现在母校正在积极开展特聘博士后项目,博后待遇不比副教授差,有房补启动资金等,而且还很自由。争取应聘上!此时文章9篇。引用数量不过百..…
嗯,想必在985任教显然是越来越难啦。
案例四、
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2015年,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2015-2017年在美国
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物理学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并列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顶刊30篇。
5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SCI他引300余次。
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共60篇左右,引用次数超过4000次。
2017年从学生转作教师,直接跨过讲师、副教授等级别,收到国内好几所985,包括清北的教授 offer。
他还入选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同年入选国家杰青。
他现在才20多岁呢,他也不是什么优秀的人,和各位大牛相比,他只是年轻而已
要在985/211大学教书(仅讨论理工科,其他我不了解)分几种情况
要求肯定是自己建立团队当PI单干这种,当前(2021年)还是需要从海外名校回来的博士后月手里有领域内同年龄层次人中的研究成果。而往前你的第一学历和研究生学历在成果的加持下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一般都给不菲的安家费,工资30w到七位数看城市和有无帽子以及帽子牛逼程度
其次是加入已有的大团队,也就是常说的当“小老板”,这个从成果和海外经历上都要低于上一档,如果学历足够优秀又有相当的成果,甚至十博没有海外经历也行。当然这里需要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才行,毕竟没有哪个PI会招一个不知根不知底的小老板。一般也会有安家费,但是就只有几万到十几二十万,工资从十几万到四五十万都有,看城市。
最底层大概就是(师资)博士后/讲师/其他各种等同的叫法。这个要求比上一个又要低一点了,有博十学位就基本要求达到了,这种一般招进团队就是当博后使的,通常都是飞身疾走甚至有只能走不能留的临时工。一般只要有一定成果证明自己能干活碰上有关系的团队有经费招人都行,一般没有安家费,工资十来万到三四十万,比较常见的是二十左右,少数一线城市在拿到各种博后经费的情况下才会达到三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