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 转专业 逆袭UCL 成功案例
- 原创
背景介绍
Y同学为内蒙古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在读,参加了两段建筑公司的实习。 她的学习和实习经历促使她决定在工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带有管理成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
申请难点
Y同学学习努力,脚踏实地。她和很多理工科学生一样,自己有很多经历和想法,但由于学习背景的缘故,平时沟通交流主要偏重于技术性沟通,对于留学申请这种举荐制的选拔模式很占劣势。只有选好表达方式,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才华展现出来,才能博得招生老师的青睐。
留学规划与提升
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验经历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理工科基础。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实习,把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培养了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针对怎样将工程经历与管理学习相结合,并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启发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其写在个人自述(PS)中。基于目标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我们启发学生结合时事写作了开篇段落,从2021年河南洪灾出发,谈了自己对于中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看法。“我”为丧生的人而痛心,希望能通过学习本专业,进入政府基建管理部门、工程公司工作以便提升中国的基建水平,抵御自然灾害、保障民生,并满足节能减排的目标。
通过辅导学生仔细研究课程设置,学生对其中的一些科目开设的教学项目谈了自己的具体学习兴趣。结合工程学院和系里的现行研究,学生谈到:“我”特别感兴趣的项目有光伏发电及其入网、以及用蒙特卡洛算法(一种人工智能算法)改善城区防洪场景模拟。这很好!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既是从自身的学习、项目背景出发的(她的毕业设计就是围绕新能源发电的经济调度做的),又紧扣申请学院的现行研究热点,所以写作和申请结果良好。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
院校解读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缩写:UCL)是一所坐落于英国伦敦的领先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为英格兰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
学院最初于1826年由汤玛斯·坎贝尔及亨利·布鲁厄姆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创立,是伦敦市第一所高等学府,且为全英首间不拘学生性别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虽没有直接介入学校的建设,但哲学家边沁对教育的理念启发了创办者,故获誉为“伦大教父”。 1836年,以书院联邦制正式成立伦敦大学,学校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成为了此大学的两个创始成员学院。学校随后迅速发展并与多所专科院校合并,也在英格兰开创了不少高校学系。该校虽然是伦敦大学的成员学院,但学院本身拥有包括独立颁授学位的高度自治权,故性质与一般大学无异。
伦敦大学学院共设11所学术学院,拥有超过100个学术科系与研究中心。其主校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布卢姆茨伯里区,另设两所分别坐落于澳大利亚及卡塔尔的卫星校园。同时,校内拥有17间图书馆、9所博物馆及收藏区,馆藏涵盖不同学术范畴。伦大学院为英国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亦是英格兰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建立的11所生物医学研究基地及多个科技联盟的创始者之一。
伦敦大学学院为英国最难入读和最领先的学府之一。该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前二十名、英国前五名。 截止2020年10月,此校的师生、校友及研究人员包括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获奖者、多名政治要员与组织领导人及数位著名文艺人。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在此次申请过程中,通过学生本人、前期顾问、后期顾问的紧密配合,在已取得主流录取的前提下充分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争取,最终得到了学校伸出来的橄榄枝。学生在等待offer的过程中没有放松学习,不但继续努力做毕业设计,而且考取了符合录取标准的雅思成绩。接受offer以后,我们随即将雅思成绩代为上传给学校。学生毕业达到offer上要求的最终成绩等级方可顺利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