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想到2016年10月与同学的第一次见面充满戏剧性,让人哭笑不得。在学生第一次上门面访的时候,她眼神里的不知所措让聊天的气氛有点尴尬。我先从她的经历聊起,问了她是哪里人之后,我惊讶地发现我们竟然来自同一个城市。彼此立刻感觉心里的距离拉近很多,接下来的聊天就很愉快了。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试试看”给我们出了难题
说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是因为同学本身已经在国内读研究生了,之所以考虑留学是因为妹妹本科在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读书,妈妈是硕士,爸爸是博士,所以爸爸鼓励她进一步提升自己,但她对留学并不是特别渴望。在家庭背景如此优秀的情况下,同学压力很大,她感觉自己资质一般,可能无法满足家庭对于她高期望值。所以,她也没抱什么希望,只是想“试试看”。
的确,同学本科是二本院校,83.3的GPA也仅达到了基本的申请条件,无雅思无GRE,申请有一定差距,况且加拿大硕士的申请截止时间马上就到了--各种压力一起涌过来,对于我们来说有些措手不及,“三无人员”硕士的申请难度可想而知,加拿大硕士招生量又少。
尽管如此,在不断给她鼓励并告诉她申请风险的同时,最终我们还是决定试一试。
重整旗鼓,大胆择校
进人11月,选校方案、雅思课程时间规划和文书初稿写作同时进行。在选校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了同学家人的要求,多伦多大学、UBC大学、滑铁卢大学、西安大略大学、渥太华大学等都在方案里,保底是温莎大学。但后来几经沟通,最终方案放弃了保底院校,将滑铁卢大学、多伦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作为充刺学校,阿尔伯塔大学和渥太华大学作为攻坚学校。
尽管我们不止一次在邮件里面跟学生提醒这个方案的高风险,无奈中国家长的好学校情节比我们想象得要坚定。
在了解学生的活动和科研背景时发现,既没有闪亮的背景,也没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文书思路一时陷人迷茫。在经过4次沟通之后,同学无意间说自己正在和导师做一项关于弱电的研究。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继续深度挖掘实验的过程,最后指导学生着重描写实验过程和目前的研究进度。最终,文书在12月份完成。这时已经逼近申请截止时间了,双方已经紧张到“半夜赶工”申请的节奏。
然而,最让我们头疼的还是同学的雅思。从确定留学申请开始,我们就制定了紧凑的考试时间安排,务必保证每月考一次。在12月份我们递交申请的时候,同学雅思成绩是5.5分。我们又重申了申请风险并鼓励学生继续连报两次雅思考试。在新东方雅思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2个月的培训,雅思也只是考出6分。
当拿到成绩单时,同学哭了,说看不到希望了,好几次晚上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一开始并不想出国,但是在做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她希望自己有学校能录取她,不然她会更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我心里都有种莫名的酸楚,想给这个孩子更多的希望。但是当时网申马上就要截止了,我们只有继续不断鼓励她,也从家庭的角度给她加油打气。她考虑了几天,最终决定再试一次。事情就在决定的这一瞬间悄悄发生了改变。
在2017年春节期间,她考了最后一次雅思,过完节出分6.5,口语5.5!这个成绩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没有经历这件事的人恐怕无法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绝处逢生。可惜的是当时学校申请已经截止了,但我们没有放弃继续邮件联系各个学校,恳求再给孩子一次机会。最终,滑铁卢大学和渥太华大学都同意我们递交新的雅思成绩再次审理,我们也在拿到成绩的当天就扫描成绩单通过邮件发给各个大学了。接下来就是即充满希望又笼罩着“恐惧”心情的等待。
凤凰涅磐,与妹妹团聚枫叶国
平静等待了将近2个半月之后,在周末的一个早晨我看到了同学发来的滑铁卢大学的offer。同学说她激动得哭了,不敢相信自己的梦真的实现了,家庭的期望实现了!而且滑铁卢大学很人性化地给同学配了一些语言课程以弥补她语言的不足。
在申请之初,两姐妹还商量着未来要在滑铁卢大学附近租房子住。可是中间经历的跌宕起伏让两姐妹逐渐失去了信心,最后的结果又让她们重新开始期待未来加国的美好生活了。
同学在签证阶段也很顺利,因为走的是SDS计划,加上之前有过加拿大签证,所以第二次准备起来很快也很简单。我们也不用担心她到加拿大会有陌生感了,有妹妹接驾,相信她一切都会很快适应。
申请总结
申请时间紧、任务重,卡着截止时间递交申请风险高,满额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不轻言放弃和执着使我们有克服所有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许你没有方向和目标,何不试试留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和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您对于留学还有任何相关疑问,可直接进行加拿大留学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留学老师为您免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