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Regina大学——艺术研究博士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学生签约时,因为语言还未达到最低录取语言要求。
初步计划:1. 提高语言;
2. 将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悉心做好翻译;
3. 因为可选择的导师非常有限,根据自身兴趣和已有的学术经验,准备了3个相关方向的Research Proposal(RP)并精校,迎合不同导师的需求;
4. 按照专业方向的契合度,选择好导师后开始套磁,根据套磁结果来确定申请学校。
申请优势:学生成绩较好,有很多学术经验(本科、硕士均有教师助理的教学经验本科起就有科研经历,多次跟老师学术项目,参与专业教育丛书编写,等)
申请劣势:语言未达申请的最低语言要求,开设艺术史博士课程的学校选择较少,且都是顶端学校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博士的套磁与申请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与耐心。
签约后,我在与同学的第一次沟通中,就强调了这一点,同学态度十分积极,表示只要是对博士申请有帮助的,她都非常愿意配合我们的指导,展开后续的套磁和申请工作。因为学生早有读博的打算,准备较为充分,很快核对好个人简历和完成3篇RP精校后,就开始了套磁工作。第一批套磁的结果很不理想,大多数导师都未回复或者是消极的回复。
多伦多大学的教授回复与学生契合的研究方向今年不招生,而招生的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合适,后来追加背景说明,老师也再未回复过。UBC大学导师直接回复需要直接申请,所有申请人都是系里一起讨论决定。阿尔伯塔大学的一位教授除了回复同学表示方向不太契合外,还建议中国研究生背景的同学最好是先读北美体制的研究生,再申请博士。即使有了长期作战的心理预期,但是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备受打击,对自身和国内体制,以及此次博士申请也产生了怀疑。家长在了解到初步套磁的结果后,也非常忧心,多次打电话来询问。
经过与学生多次沟通,收拾心情后,我们一起继续筛选合适导师,发送第二轮的套磁邮件。一方面,从学校官网、Bing 学术、Google 学术、Academia等学术平台,了解导师的主攻领域、研究成果和当前的研究项目,更有针对性的套磁,同时还找到各校博士研究生介绍的网站,发现有中国同学的,发送咨询和请求帮助邮件。这次的套磁结果比第一轮要稍好,有热心的中国同学回复,虽然也是建议中国体制的学生先申请研究型硕士再申请博士,但是有回复明显让同学的士气提升不少。更让学生和家长兴奋的是女王大学的一位教授回复了学生的邮件,表示对学生比较欣赏,但是这位教授比较犹豫,一个是跟学生方向不太契合,二个是导师因自身并未对中国或亚洲艺术有研究,担心无法给学生应有的指导。因为是第一封比较积极的导师回复,收到邮件后,我第一时间和学生沟通了一下回复方案,学生决定重新写一个与导师方向契合的研究意向陈述。同学行动力超强,确定想法后,立即与研究生导师联系,确定研究意向陈述的方向,就开始了资料收集和写作,完成后回复女王大学的教授。之后,学生也陆续收到其他导师鼓励申请的邮件。
这一轮的套磁,虽然还是没有收到100%肯定的答复,但是明显感觉学生虽有忧虑,但已明显进入了一种学术申请和交流的状态,对于导师的选择和套磁的沟通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申请的方向是艺术史,提供相关博士项目的学校太少,同学也开始扩大自己的搜索圈,看到感兴趣的史学方向、艺术相关跨学科研究的导师,也会直接自己发套磁邮件给导师询问,导师有了回复的,就拿过来跟我讨论回复方案。
到了11月中下旬,学生的雅思也终于考到了6.5,根据套磁的结果,完成正式定校并开始各校博士申请。出于保险考虑,学生也还是选择了研究型的硕士和其他感兴趣的硕士项目一起申请,增加自己的选项。基于学生自身的优秀成绩,将学生学术成果分门别类后,结合学校官网要求,阐述学生的研究计划和方案,重点强调研究计划的学术影响以及完成研究计划可利用的学术资源等,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推敲,学生和我一起,在12月底和到1月初之间完成了所有学校的申请。
如果认为博士申请提交后就是等结果,那肯定是大错特错的,套磁的工作从来都是贯穿博士申请的始终。元旦假期刚过,学生就联系我,ReginaUniversity的F教授通过本校的研究生助理联系她(之前因为导师把她的邮箱弄错,教授发她的邮件一直被拒绝,还是后来学院的研究生助理联系到同学),表示F教授对她的作品非常感兴趣。如此曲折,F教授还是坚持联系到学生,我们认为F教授确实是对学生非常感兴趣,应该有“戏”,于是我们很快地给F教授做了积极的回复。之前已经做了很多作品分类工作,学生是在收到邮件当天就根据F教授的研究领域把相关作品和RP发了过去,但是F教授的回复居然是觉得学生的RP和他的研究领域不太契合。我们一起研究了半天,学生也跟她的硕士导师有沟通,都觉得这位F教授花

这么大工夫找到学生应该是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最后的建议是直接问F教授,他对学生未来的博士项目有什么建议。
“BINGO!!!”F教授的回复也非常直接:他目前在做一个项目,觉得学生可以对他的项目做中国方面的补充。同时因为导师的项目属于跨学科研究,如果学生愿意,他还可以代为联系到相关方向的导师来联合指导学生的博士学习。后面,里贾纳大学的艺术学院院长也发来邮件联系同学,确定学校博士申请流程。学生乐坏了,与导师们确定流程后,1月11日正式确定申请该校,申请截止是1月15日,时间非常紧张。但是因为有了之前为女王大学的教授重写的RP为基础(两者有部分相通),她根据里贾纳大学F教授的研究方向,查阅相关资料后,很快完成了新RP的写作。我也很快跟学生确认好个人陈述、简历、Sample Writing等其他相关申请材料。14日晚上,F教授发来联合导师确认的消息。收到确认后,我们15日当天正式提交网申,月底系统显示所有材料齐全,送院系评审。
2月中旬,学生等来了教授发的恭喜邮件,学生的申请材料通过了全院评审,研究生院在走完流程后就会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终于在2月底,学生收到了等待已久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学生与F教授和艺术学院院长一直保持着联系,深深的感受到这两位教授对她的喜爱。后来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还出了一个乌龙,学院已经确认学生不需要上语言,但是建议学生自己可以上一些语言课程来提高学术写作能力,被研究生院误以为要给学生配ESL课程。我在发现了这个误解后,就把与研究生院的往来邮件抄送了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在看到邮件后,马上向研究生院澄清,研究生院也立刻清除了学生的ESL条件。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否加读ESL课程都能接受,毕竟提高语言能力对她未来的学习是有好处的,但是学院的两位教授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她的关照,是学生最终确定要去里贾纳大学的重要原因。
纵观整个博士申请过程,学生真的非常配合,也十分信任我们。申请过程中的任何事情她都积极努力去做到,从来没有任何拖延和借口,即使有的时候废了好大功夫却未获得预期的结果,也从不埋怨,下一次有了机会也依然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争取。我想正是她自身不断的努力与争取,有了前期的积累和沉淀,才有底气在短短几天内,完成让F教授和整个艺术学院都满意的RP,并最终获得了理想的录取结果。学生9月即将开启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对我们非常满意。也预祝咱们学生未来在加拿大的学习与生活一切顺利,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