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我来谈 | “游戏王子”如何成功斩获卡内基梅隆王牌项目?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我为什么毕业要继续深造?
在本科(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期间学习了很多游戏开发相关课程,但是从我的游戏项目经验来说,这些课程覆盖的知识深度还是远远不够,所以我决定在读研期间继续积累游戏设计和游戏开发方面的知识,同时积累更多项目实战经验。
因为游戏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覆盖了美术设计、建模、编程等领域,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很多需要去深度挖掘的细分领域,所以我在我们游戏工作室做项目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感觉自己什么都会一些,但是什么都做得不够精。
其中,我去UCSB的交换经历深深影响了我。当时我修了一门图形学的研究生课程,可以说直到学了这门课程,我才找到了通往计算机图形学殿堂的正路,之后我的学习有了清晰的脉络,不会再像之前一样迷茫。
这件事给我的感想是,本科阶段的课程碍于课程难度,通常不会深入展开该领域的核心知识,所以很多人学完一门课程之后还是似懂非懂。
而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通常会展开研究该领域的核心问题,且会布置大量的实战项目来加深理解
。所以我认为要掌握某个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是有必要读研深造。
如果在研究生阶段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且确定自己适合做科研,我会选择继续读博。如果之后能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我会选择在工作中继续探索游戏领域。
申请准备流程
我从大一便开始着手做准备
:背托福单词、练托福听力。大二的时候确定要出国,就集中学了几个月托福然后考了几次试,但是成绩不太理想。
同时我还致力于提升项目和科研软实力,加入游戏工作室做项目积累项目经历,十一的时候去深圳参加了科研营。大三上学期我已经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托福成绩,开始准备GRE。
然后为了增加海外学习经验,我大三下学期参加学校的UCSB交换项目,在UCSB学习了一个学期。
大四上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和新东方的老师确定申请学校,然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申请材料,大部分学校申请截止日期是12.15号,所以我大概在10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各种文书和推荐信,12月1号左右递交申请。
之后的最后一步考验就是准备CMU和哥大的面试,大概1月末的时候接到2月初的面试通知,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
申请经验与心得
我的经验是尽早规划、尽早准备,尤其是尽早准备语言考试。
像托福、GRE等考试很难速成,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我从准备托福考试到最后考到了理想成绩用了大一大二两年时间,GRE用了大概一年时间。
虽然有人语言天赋比较高用不了这么久,但是早准备肯定是有好处。
不要到大三才开始准备,不然的话最后时间会很仓促。
我认识几个很优秀的同学因为语言考试准备晚了,最后只能用一个比较遗憾的成绩去申请,最后错过了很多TOP学校的机会。
其次就是要学会抓大放小,抓住三维(GPA、托福、GRE)这个重点
,很多同学在准备申请时会比较迷茫,到底是学托福还是去参加学生会?到底是去刷GPA还是去做项目等等。
以我的经验来看,虽然提升软实力是申请中的一环,但是硬实力(三维)才是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很多学校对三维有硬性要求(比如我的项目要求托福每一门最低23分),所以必须以保证三维为前提然后再想办法提升软实力。
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尽早规划自己的路线,不仅仅是规划申请时间,最好要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很多同学在刚上大学时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学什么要做什么,所以我的建议是可以利用大一大二的时间多去尝试各种东西,比如参加学校的工作室和研究室的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方向,毕竟没有尝试过又如何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呢。
确定好路线后就要专注于这个领域,不要东打一耙西打一耙,毕竟学校和公司更看重的是我们对某一领域理解的深度。
为什么选择卡内基梅隆大学
首先,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肯定不会不知道CMU的大名
,CMU在计算机领域的名声说明了其学术能力和教育质量,所以我肯定会优先考虑CMU。
其次在专业设置上,
CMU
的ETC(娱乐技术)项目是美国游戏设计领域的“御三家”(CMU、NYU、USC)之一
,而且和其他两个不同的是,ETC是以项目为中心式的教学(Project-centric),除第一个学期外的三个学期都是在以小组的形式做游戏项目,因此能够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
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游戏策划、关卡设计、游戏美术、游戏程序等等,我们还可以和其他专业的人取经学习来丰富对游戏行业的了解。
例如说如果想要成为TA(Technical Artist)的话,就要同时对游戏中的程序和美术有所了解,因此在项目中多和这两类人打交道无疑会对职业发展提供很多帮助。因此我认为CMU的ETC项目对于想要在游戏领域多方位发展的同学来说再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