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全拒,面临失学,终逆袭常青藤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中科大,国内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九校联盟(C9)和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的重要成员。国外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
除了学校很牛之外,专业居然更强!
中科大是隶属于中科院的全国重点大学,而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是最多的,并且物理学专业在中科大人心中的地位是远超其他物理强校,比如北大/清华/南京大学,北大人崇拜光华管理学院,南大人崇拜经济学院,而中科大人只崇拜物理学院!正因为学校和全校师生的统一信念,使得中科大物理稳居全国第一的宝座。
事实上,学生整体条件都比较一般,除了标化成绩,软件方面也没有比较突出的亮点。因为学生是天文方向,科研项目做得少,了解比较深入的就是看过几篇相关论文,然后去国家天文台实习过,但是时间很短,只有一周。
文书直言:前期简历都是写不满的状态。。。
为了丰富文书内容,我们从专业想法、实习、实验、项目、科研等等,只要能聊一聊的方面,都进行了深度挖掘,为了更专业的深化文书表达,我们还参考了物理专业相关的论文文献,使得表达更地道。
PS:学生和大多数理工男生很像,理智冷静谦虚,但逻辑思维清晰,一点就通,这也使素材挖掘进展的比较顺利。
在双方全力配合努力下,终于极大地丰富了简历内容和个人陈述布局构思,文书的完善绝对是申请成功的必备法器之一。
另外,3月份美国疫情严重性才逐渐凸显,并且长时间持续发酵,经济衰退,大学财政紧张,疫情或多或少应该有所推进逆袭案例的发生。
无论如何,
这份沉甸甸的录取,
都可以说是
天选之子~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从考研到留学
除了录取的~真假原因~解密,我们再来看看学生的留学历程。
令人惊讶的是,学生本来居然并没有打算留学,一开始的想法是准备国内考研。也是,学生大二暑假才考虑考研还是留学。从留学的准备要素看,除了资金压力,考试的压力并没有轻多少。不过还好,我们在充分分析了学生的优势劣势后,告诉学生,美国的名校概率更大,成功率更高,而且专业需求也告诉学生,出国进名校是最优的人生选择,这才于大三上学期确定了留学计划,走上了备考TG之路。
和大多数学生一样,从托福学习开始,背单词,刷TPO,过80看GRE,物理专业的还有个sub物理要考,备考时间不算富裕,还要补充科研项目实习等等,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学生就遇到了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托福进入瓶颈期,刷分刷不到高分是一方面,还有持续学习的状态也是时断时续,不过还好最后过了90大关。也是由于出分的不理想学生中途甚至想转考国内研究生,幸好当时被顾问老师们劝住了,否则今年就少了一匹黑马!
另外,这里必须重点说一下学生的申请历程。在各方面不算突出的情况,我们顾问老师们对选校的把握、申请的关注是成功逆袭的关键要素之一!
首先是选校。学生的选校是从申请一直选到了布朗的录取才算截止!
前期根据套磁与申请难度,一开始选择了四所天文专业博士申请院校,
后来考虑到天文难度较大,又加了两所物理专业的博士申请,
但是由于学生科研背景比较薄弱,又加了三所前20的物理硕士专业院校,分别是莱斯大学,西北大学和布朗大学。
后来由于GRE比较低,为了增加名校录取概率,又加申了3所电子工程专业硕士院校。
3月之前,几乎都是没有录取的状态,考虑到后期的位置名额,又在此基础上再次加申了1所学校。
甚至在拿到保底录取后,顾问老师们还在寻找具有录取可能性的更优院校。
整个选校贯穿始末,直到布朗录取才算是最终结束。
除了选校的难度,整个申请过程也是历经荆棘。
从一开始的套磁无人回复,
然后是推荐信提交与推荐老师有“时差”,
再后来TG成绩派送有的学校显示没有收到(不过这种申请中的偶有发生的小插曲在经验丰富的老师面前已经见怪不怪了,当然是顺利解决啦),
最后到录取季尾声 给 未出结果的学校 发 love letter(再次表明自己求学的决心和毅力,补充一下自己的近期背景,阐明自己对学校录取的渴望)。
今年疫情影响久远,
学生群体面临多重考验,
希望大家坚持梦想,
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