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失利到圆梦宾大,从双非到常春藤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从高考失利到圆梦宾大,从双非到常春藤
录取时间: 2020年
申请人语言成绩: 103
申请人GPA: 3.3,托福103, GRE 323
录取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城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纽约大学
案例描述
录取院校:真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城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纽约大学录取专业:教育技术,市场营销
成绩背景:国内双非本科,教育技术专业, GPA3.3+,托福103, GRE 323
案例难点:
1,院校申请定位不明确:学生很早定下了去美国读研的目标,之前也咨询过一些老师,对专业定位仍然不明确。一开始是打算转传媒方向,但后来又觉得本专业教育技术不错。且由于高考失利,加之之前遇到的咨询老师不够专业,使得学生非常不自信,虽有目标但无规划,十分迷茫。
2,硬实力绝对值分数偏低:由于学生本科院校特殊的计分方式,绩点的绝对值比较低,在一众申请TOP30的学生里略占劣势。
3,软实力实习背景不对口:初遇学生的时候,学生出国的信念十分坚定,但一直缺乏专业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之前有做实习但是助教类的,和"教育技术"这个专业的差别比较大。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顾问分析:
第一次见到学生的时候,学生主动表示之前其实已经咨询过几位老师了,对美研申请的软硬实力已经全盘了解。负责规划的老师告诉学生: "没有关系,既然你还想要再次咨询,说明之前一定有盲区"。从院校录取标准和学生背景情况出发,给学生细致分析了她目前的优劣势,详细梳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除此之外,结合老师的经验和过往案例,从系统介绍、课程设置、毕业生去向、往年录取案例等几个方面,给学生重点讲解了她应该努力的院校一真大。拿到录取之后,学生笑说: "其实从第一次咨询就十分心仪宾大了,但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没想到梦想成真了"。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学生一直就有些不自信,两年多的共同准备时间里,老师们一直陪伴左右,指明方向,不断地鼓励学生。
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环是指导她去参加学校的海外交流、学期交换项目。由于大一有点迷茫,学生大一的绩点比较低。老师们鼓励学生申请学校的交换项目,大三年的交换学习不仅丰富了学习背景,还提高了绩点。学生的本科院校对绩点卡得非常紧,拿A都是要控制在一定比例的。但是到了国外之后,通过努力学习她拿了好几门A,顺利提高了绩点。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也不忘按照服务老师的学习规划,每天按时复习托福、GRE,最终刷出了好成绩。
选校过程中,学生认为自己在院校背景和绩点方面有比较大的劣势,一开始是非常不自信的,多次表示只要能够录30名左右的学校就非常满意了。老师一直鼓励学生,从专业角度为学生分析她的竞争优势,并整理了大量案例依据,说服学生让她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足够的,在团队老师盯得帮助下,值得去申请排名更加考前的学校。在新东方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定下了哥大、宾大、约翰霍普金斯、乔治城,北卡教堂山,纽约大学等TOP30院校。定校后,学生依然是忐忑不安,一直担心自己的定位是不是过高。团队老师们共同鼓励学生,帮助缓解她焦虑紧张的情绪。直到收获多枚录取后,学生一颗悬着的心方才落下,告诉我们: "如果没有选校老师给我的建议,我根本连试着去申请宾大的勇气也没有,更不可能拿到offer了。”
申请材料方面,第一次和学生头脑风暴的时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请老师帮忙梳理翻译。原来在她的认知里,就是“流水账”一般陈述在大学四年中的经历、获取的荣誉,未来展望这些内容。在后期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材料其实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内在逻辑闻述出学生的优势和与目标院校的匹配度,好的申请材料一定要具备可读性、展示出学生的独特性。
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并非一开始就对"教育技术"专业感兴趣的,甚至有些迷茫,直到后来从授课老师那里接触到"无缝学习"这个概念,才逐渐地对这个专业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生比较独特的一点,于是老师就把这段当成了申请材料的开头。简洁明了,却引人入胜。后续主体部分的又一难点是谈到学生的实习经历,由于学生的实习是助教性质,其实和“教育技术”不甚对口。于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挖掘在实习过程中除了数学以外的,学生对技术性辅助工具的观察与理解,顺利过渡,最终将教学中所使用的平台工具纳入材料中并进行分析,与目标专业产生直接联系,也指出了正是分析中发现了自身研究能力的短板才希望攻读硕士学位,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春节前后,各个高校陆陆续续发来录取通知书。在这个申请季,学生一共获得了6枚前30完校录取。最终确定去宾大后,学生和家长多次表达对老师团队的感谢,并推荐了同学朋友也来咨询办理留学申请。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愿携手并进,共筑美研名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