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我和同学相识于2015年。当时他还在进行托福和SAT的考试,为申请本科做准备,而我是带他的学习班主任。四年后我又有幸成为他的研究生申请顾问老师,十所申请院校已经拿到六封offer,也是今年申请季的赢家。
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爸爸和爷爷都是从事电力相关的工作),同学从小就对手工类的项目(比如无人机)感兴趣。在小学时自己就独立完成了无人机的制作,并且曾受邀参加常州市的活动航拍,很是厉害!到高中时,同学准备申请美国本科比较晚,所以标化考试也就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在准备。虽然时间很紧张,但同学充分利用每天的学习时间,把托福和SAT考试进行各个击破,最终取得相对满意的分数。在申请美国本科时,同学也是拿到不错院校的offer,最后选择去了加州大学系统的院校读EE专业。
在同学就读本科期间,我有和他保持联系,提醒他要注意保持和提升本科阶段的GPA。他学的理工科,我也提醒他注意本科阶段科研经历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不断和说到申请研究生需要做的相关准备。由于他们学校时quarter制,节奏比较紧张,平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备考GRE,所以在大三的暑假才真正自学起来。暑期连续考了两次GRE,结果不是很理想,没有过320。在大四开学前,同学在我这边确定了硕士申请服务,我也正式成为他的留学指导老师。
同学本科就读的是美国综合排名三十多位的院校,但他在考虑硕士院校时更加看重专业的排名,而不care综排。他本科读的EE专业,开始他说要申请机器人硕士项目。于是我把美国院校中有独立和非独立的机器人项目信息都整理下来给到他,去看具体的课程设置和院校的资源是否符合自己的意向。他研究了一圈,发现自己并不想申请机器人项目,一是可选择的院校不多,二是课程设置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于是把意向的专业调整成了Power System。于是我又把这个方向的院校项目整理了发给他去看。结果发现都是偏强电,这个和自己本科做的一些科研项目内容不一样,所以也pass这个方向。接着,他又提出了意向PE(Power Electronic)。这个是偏弱电的,课程设置和科研内容也是符合他的兴趣。
经过几轮的选校整理和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下了所要申请的10个院校项目。在文书准备过程中,S同学也是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12月份及来年1月份递交了申请的项目,并在1月份拿到了第一封offer,后面接着第二封/第三封...S最心仪的UIUC的项目也在四月底来了offer,这个申请季也是圆满了!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通过同学的申请准备过程以及拿到多封offer的申请结果,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 GPA是重中之重,必须要从大一开始重视起来,否则后面想要补起来也是不现实的;
同学的GPA有一直在注意,中间也有学期拿到奖学金。虽然最终的GPA差一点到3.5,但从大一开始,是呈上升趋势。
2. GRE备考宜早不宜迟,尽量在大二的暑假就开始有所准备,这样留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试刷分;
同学到大三的暑假才考虑准备GRE,时间比较仓促,而且单词和练习并没有花很长时间来练,所以最终取得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如果有提前准备,那时间就会更充裕一些,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
3. 科研项目先充分利用校内的教授以及实验室资源,从大二开始就要有这样的意识;
同学大二开始就有意识地找教授来做科研项目,同时寒暑假也没有闲着,在家里做各种3D打印机、小的机器模型等等,充分利用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
4. 推荐教授的选择,如果是海外教授,一定要提前向学姐学长了解该教授的推荐信上传速度和态度,否则申请时教授不及时上传,会影响申请的审理;
同学选择了四位教授,其中有一位教授只同意上传五个项目的推荐信,所以最后没有选择。另外三名教授中的一位到申请截止日期前找不到人,发邮件一直不回复,正好在圣诞假期间,也不能当面去找教授。最后在截止日期后的两周教授才上传。
5. 选校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有意向学下去的方向,同时要充分了解项目的课程设置、科研资源、教授资源等等,再结合选校的不同档次来进行定位。
同学在选择项目时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擅长的方面来选择的。虽然刚开始有变化几个项目,但最终选到自己的心仪项目,这个过程也是值得的。另外,同学在选择学校时注重学校专业能力以及资源,这个在咱们申请理工科专业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