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斯坦福,选了耶鲁一年制硕士
- 原创
背景介绍
耶鲁大学一年制环境工程硕士、本科毕业于UIUC的启航导师Vera Wei。她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学制长短并不是关键,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从工科创业到耶鲁跨学科探索,从OPT求职困境到最终明确方向,她将带你走出信息焦虑,做出属于你自己的、清醒而勇敢的选择。
在UIUC读工科、创业、遇到瓶颈:我为什么最终选了一年制耶鲁项目?
本科我在UIUC主修土木与环境工程。大四那年,我一边修满学分,一边尝试创业——做可持续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和有机食品零售店、手工坊、农场、无包装商店等 local business 一起组织活动,推广绿色生活。
那时候我就很清楚:我并不是一个坐得住课堂、能一直读文献做题的“好学生”,我更享受“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
毕业后我继续创业半年,激情在,想法也多,但现实很快给我泼了冷水——没有身份、没有足够的资源拓展业务,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找到一家公司帮我延长OPT。现实告诉我:目前没有继续“苟”在美国的选项。
于是我决定申请研究生,尝试“再打一张牌”。
那年我拿到了几个 梦校的录取:伯克利和斯坦福的两年制 CEE 项目,还有耶鲁的一年制化学环境工程硕士。是的,很多人劝我去读斯坦福或伯克利,尤其是那种非常硬核、技术导向、资源丰富的两年项目。
但我最后选择了耶鲁的一年制项目。为什么?
我想跳出工程圈子,去接触更多跨专业的、有意思的人。
UIUC 本科给了我不错的理工基础,我也不想再重复“两点一线 + 泡图书馆 + 抱 TA 大腿”的生活。我想在短时间内体验新的东西,更新自己。
于是,我去了耶鲁,在新英格兰寒风中,过上了密集课程 + 自我探索并行的一年。
刚适应校园生活,Career Fair 就开始了。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年制项目最大的问题,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没时间喘气”。
在知乎和一亩三分地上,很多人都在说:
“一年制毕业前基本找不到实习。”
“秋招你连教授都还没混熟,简历都没写好,别人都开始面试了。”
“一年制等于毕业了才真正开始找工作。”
这些说法,我全都认同。
但我也想补充一点:对有明确目标、有一定背景的人来说,一年制未必是劣势。像我这样的背景——本科在美国读,英文不拖后腿,本身也做过项目、有点实习、还有创业经历,一年制其实可以“快速收尾”,让我尽快重新上路。
最怕的,是对自己没了解清楚就一头扎进一年制,然后在节奏和压力中迷失了方向。
找工作这件事:学历之外,运气和 timing 更重要
我一直觉得找工作就像一个迷宫——学历背景、能力、语言、简历、面试、人脉、身份政策……还少不了点运气。
而一年制的留学生,在这个迷宫里,就像是被塞进了一个“定时炸弹”。你必须边跑边拆弹,稍不留神,就可能错过最关键的时间窗。我在OPT期间,也经历过那种“投了几十份没有回应”、“面试到最后一轮被刷掉”的崩溃时刻。那种明明你已经很努力了,但现实就是不给你机会的感觉,太常见了。
选择一年制,并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我在那一刻对自己的理解最深、对自己未来最清楚的一次判断。
如果你:> 有实习/项目经验> 想尽快毕业求职 / 回国> 不想浪费时间在课堂里“水过去”> 对自己能力、自律很有信心。那一年制完全是个“短平快”的好选择。尤其像耶鲁这种跨学科资源丰富的学校,即使时间短,也能体验到很多精彩内容。
而如果你:> 本科没什么实习 / 项目经历> 想转专业(尤其是工科转CS)> 不确定方向,需要时间探索> 希望扎根美国 / 继续读博。那两年制的节奏更安心,也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