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学子的全球联申计算机硕士成功案例
- 原创
背景介绍
-
本科院校: 国内某双非院校
-
专业: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相关,非跨专业是重要优势)
-
GPA: 2.8/4.0(均分约78-80分),这是最大的硬伤
-
语言成绩: 托福 95, GRE 315+3.0(并不算强,但够用)
-
软实力背景:
-
一段国内中型互联网公司软件开发实习(6个月)
-
一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
-
一篇普刊论文(非核心,但有胜于无)
-
核心优势: 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个人项目(自研了一个小型开源工具,GitHub上有上百star),且实习经历与申请方向高度匹配。
-
申请难点
院校背景和GPA是致命短板。在申请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热门地区时,很多名校都有明确的“院校清单”(List),对双非院校学生的均分要求通常在85%甚至90%以上。他的GPA在机器筛选中就可能被直接过滤掉。
留学规划与提升
-
全球混申,分散风险: 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将网撒向全球,主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并附带申请了香港和英国的保底院校。此举大大增加了收到offer的概率。
-
精准选校,避开“分控”名校:
-
美国/加拿大: 更看重学生的综合实力,对项目经历、实习经验和个人能力尤为看重。虽然GPA是重要指标,但一份出色的文书(PS/SOP)和扎实的简历(CV)可以有力弥补GPA的不足。重点申请那些综合排名不错但更看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以及一些专业排名高于综合排名的“性价比”院校。
-
澳大利亚: 对于GPA不足但背景尚可的学生相对宽容,八大中部分学校可以作为冲刺目标,而像UTS(悉尼科技大学)、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IT强校则成为稳妥的选择。
-
爱尔兰: 欧洲的“硅谷”,计算机就业环境极好,学校如都柏林大学(UCD)、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CD)等对GPA的要求相对灵活,同样看重行业联系和实践经验。
-
英国/香港: 主要用于保底,选择那些明确不在List上或List要求相对宽松的学校
-
院校解读
美国东北大学(NEU)硅谷校区的MSCS项目。理由如下:
-
强大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 NEU的实习项目是全美很优秀的,为其提供了进入硅谷知名公司积累经验、弥补学历背景不足的绝佳平台。
-
地理位置: 地处硅谷核心,拥有无与伦比的就业和 networking 资源。
-
务实导向: 项目课程设置非常偏向就业和实践,正好符合Alex的“实践者”人设和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