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录取:985生物生物科学学子的坚持
- 原创
背景介绍
Z 同学的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 985 高校的生物科学专业,从大二起,他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参与了两项长期科研项目,从基础的细胞培养到复杂的基因测序实验,练就了扎实的实验技能。
申请难点
大三下学期,为了追求自己意向名校,Z 同学决定寻找海外科研经历。在我们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暑期科研项目。在那里,他作为全日制实验室助理,独立完成了两项实验研究,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从原本专注的基础生物领域,逐渐发现了自己对癌症生物与免疫学交叉领域的浓厚兴趣。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科研履历,更让他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此,他与顾问确定了 "硕博混申" 的策略,以基础生物博士项目搭配前沿生物技术类硕士项目作为申请组合。
留学规划与提升
当收到哈佛大学免疫学硕士项目的面试邀请时,Z 同学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距离梦想更近一步,忐忑的是自己过往的科研经历中,与免疫学直接相关的部分并不多。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Z 同学与顾问反复打磨面试思路。他们没有刻意回避经历中的 "短板",而是找到了一条巧妙的衔接路径 —— 从基础生物研究的核心能力出发,延伸到免疫机制研究的可能性。"我们梳理了我做过的细胞信号传导实验,其实这与免疫系统的信号调节有着共通的研究逻辑。"Z 同学解释道。
在模拟面试中,他不断练习如何将自己在基因编辑、蛋白质分析等方面的技能,与免疫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强调自己对医学生物领域前沿交叉学科的探索热情。这种真诚而有逻辑的表达,最终打动了面试官。
院校解读
面试结束后,一个月过去了,录取结果迟迟未到。Z 同学没有放弃,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实验后,他提笔给招生委员会写了一封 "情书"(love letter),详细阐述了自己近期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哈佛免疫学项目的持续向往。没想到,这封邮件发出后不久,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折。6 月 4 日,在哈佛禁令再次发布的同一天,他收到了录取通知。一边是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边是梦寐以求的录取,确实很纠结。
经过与家人的深入讨论,Z 同学最终决定接受这份录取。"我们相信哈佛大学三百多年的教育积淀,也相信它会坚定地维护国际学生的权益。" 他的信任并非没有依据 —— 哈佛在禁令发布后第一时间提起诉讼,联邦法院很快颁布临时限制令,使领馆也重新开放了签证预约,这些都让他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