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增长理论奠基者摘得诺奖:韦仕敦大学学术传统的时代见证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重磅揭晓,加拿大韦仕敦大学荣誉教授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因其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乔尔·莫克尔(Joel Mokyr)、长期学术伙伴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共同荣获这一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强调,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创新如何通过“创造性破坏”机制重塑产业格局,颠覆了“经济停滞是历史常态”的传统认知,为理解现代增长动力提供了关键理论框架。
创造性破坏理论:从学术模型到全球影响
豪伊特教授的核心贡献在于与阿吉翁共同构建的“创造性破坏”数学模型。该理论阐释了新兴技术对旧有产业的替代过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催生新经济形态,创新最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与生活水平的提升。这篇完成于韦仕敦大学任教期间的论文,至今已被引用超1.7万次,成为宏观经济学领域解释增长机制的奠基性文献。
豪伊特在1972年至1996年间于韦仕敦大学经济系担任教授,此后仍保留荣誉教职。他在布朗大学线上新闻发布会中坦言:“加拿大的学术生涯是我作为经济学家的起点,韦仕敦大学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教会了我如何在协作中保持创造力。”这种“高产且合作”的学术传统,恰是其理论中“动态创新”理念的现实映照。
学术沃土的荣光:韦仕敦大学的传承与骄傲
韦仕敦大学校长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将此次获奖视为全校共同体的荣誉:“豪伊特的研究改写了我们对创新与增长的认知,而他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正是在韦仕敦度过的。”该校经济系长期位列全球顶jian梯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跨学科传统,为理论突破提供了丰沃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央行行长 Tiff Macklem 曾是豪伊特1984年课堂上的学生。他回忆道:“豪伊特教授总能用清晰的逻辑化解复杂概念,许多课堂上的‘顿悟时刻’至今影响着我的决策思维。”这种教学相长的传承,正是韦仕敦“以研究驱动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国际化战略新篇:韦仕敦国际学院启航
豪伊特的成就不仅是个人学术生涯的里程碑,更折射出韦仕敦大学百年积淀的创新基因。作为加拿大zui具全球影响力的学府之一,该校目前拥有来自134个国家的4.2万名学生,全球排名稳居前1%,毕业生就业力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分居世界前50与前15位。
为延续这一传统,韦仕敦大学近日宣布成立国际学院(Western International College),面向全球学子开设国际大一与硕士预科课程。该学院坐落于安大略省伦敦市主校区,旨在通过多元文化课堂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全球视野,为学生衔接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搭建桥梁。前经济系主任、豪伊特的同事Audra Bowlus评价:“诺奖荣誉印证了韦仕敦对学术卓越的坚持,而国际学院的成立,正是这种精神在全球化时代的延伸。”
从豪伊特在黑板前推导模型的身影,到如今国际学院教室里多元文化的碰撞,韦仕敦大学正以教育实践诠释其核心信念:创新不仅是理论突破的火花,更是代代相传的学术勇气。正如诺贝尔委员会所言,抵制阻碍增长的“制度惰性”需要持续的思想活力——而这片滋养了诺奖得主的学术沃土,正孕育着更多改变世界的创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