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留学,没参与过Erasmus+项目可谓一种遗憾。这个覆盖30多个欧洲国家、数千所高校的跨校交流计划,不仅能让留学生在异国课堂收获学分,还能获得项目资助,甚至积累海外实习经历。从申请条件到实际体验,全面了解这个项目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
Erasmus+项目分为“学习交流”和“实习交流”两类,前者适合希望拓展学术视野的学生,后者则为职业发展铺路。学习交流时长3-12个月,学生可在合作院校选修课程,所获学分通过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认证,直接转换为原院校学分,无需担心影响毕业进度。实习交流时长2-12个月,合作单位包括企业、 NGOs等,如西班牙的快时尚品牌、德国的汽车企业都常提供实习岗位,实习结束后可获得欧洲认可的实习证明。项目的核心吸引力在于资金支持,参与学生每月可获得600到1000欧元奖学金,高成本国家如瑞士、瑞典补贴更高,部分项目还报销往返交通费用和语言培训费用。
申请条件并不苛刻,但需满足基本门槛。首先需注册于参与项目的欧洲院校,本科二年级及以上或硕士阶段学生均可申请;其次学术成绩良好,GPA通常要求3.0(4分制)以上,部分热门院校或专业要求更高;语言能力需匹配交流院校授课语言,英语授课项目需雅思6.0分或托福80分,小语种授课项目需达到A2-B1水平,语言未达标者可提交学习计划,说明将在交流前通过语言课程提升。申请流程分两步:先通过本校国际交流处参与校内选拔,提交申请表、成绩单、动机信等材料,部分院校会组织面试;校内选拔通过后,由学校推荐至交流院校,完成后续材料提交和审核。
动机信和推荐信是申请的“加分关键”。动机信需避免泛泛而谈,要结合交流院校的特色专业说明申请原因,如申请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可提及该校心理学专业的“跨文化心理研究”课程与自身研究兴趣的契合点,同时明确交流期间的学习计划,如打算选修哪些课程、参与哪些学术活动。推荐信建议由专业课教授撰写,重点突出学生的学术能力和适应能力,若申请实习交流,可由实习单位领导背书,说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参与过项目的留学生分享了不少实用经验。在德国慕尼黑大学交换的李同学表示,提前与交流院校的学长学姐沟通很重要,他们能提供课程选择建议,避免选到难度过高或学分不易获取的课程;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实习的张同学提到,项目组会组织跨文化培训,讲解当地职场礼仪,如西班牙职场注重午休文化,避免在下午2-4点安排重要工作沟通。交流期间的生活也需提前规划,如在意大利交换的学生,可提前申请当地的公交月卡,利用奖学金合理安排食宿,避免资金透支。
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前与原院校确认学分转换细则,保存好交流期间的课程大纲和成绩单,以便回国后顺利完成学分认定。若交流期间遇到学习或生活问题,可联系Erasmus+项目本地协调员,他们会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于希望丰富留学经历、提升国际视野的学生来说,Erasmus+项目无疑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