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互联网+) --教育部认可的84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
报名时间: 每年5-8月 主办方:教育部及多部委、地方政府等
参赛对象: 全国高校大学生,覆盖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学历层次
竞赛赛制:
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 校级初赛每年5-6月,省级复赛每年6-8月,总决赛每年10月。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由各校、各地自行决定。各地应在8月31日前完成省级复赛并完成入围总决赛的项目遴选工作。入围总决赛的项目将通过评审,择优进入总决赛现场比赛,决出各类奖项。
作品类别
高教主赛道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1、 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 新医科类项目: 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 新农科类项目: 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 新文科类项目: 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违产保控,社金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
配套赛事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与创业组
1、 公益组: 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龀应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的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 创意组: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参赛项目在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 创业组: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职教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创新组: 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
创业组: 以商业运营港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
工匠组: 以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
产业命题赛道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大型企业征集命题,企业命题应聚集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进行申报。
参赛要求
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参赛学校具有单一性。 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 已获本大赛往年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