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成功案例开始:IC 申请到底在看什么?
Imperial 的申请强调“动机 + 经验匹配度 + 未来规划”。像 ICBS(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的几个经典问题:
-
为什么想来 ICBS?你能为社区带来什么?
-
分享一次体现 IC 价值观(Respect、Collaboration、Integrity、Innovation、Excellence)的经历。
-
毕业后职业规划。
这些问题看似常规,其实核心是——你的故事是否真实、有逻辑、有力量。
而对于其他学院的专业(比如工程、计算、传播等方向),IC 的审核逻辑依然类似,只是更强调学术准备和能力匹配。
一般来说,文书可以按以下五部分来写:
-
你为什么对这个专业感兴趣?
-
你的经历如何匹配专业要求?
-
学术背景
-
项目/实习经历
-
能力与技能
-
-
为何这个课程对你的未来有帮助?
-
为什么是 Imperial?你看中了哪些资源?
-
结尾总结你的动机与潜力。
其实,无论是哪个学院,IC 最希望看到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这个选择对你未来的路径是清晰而必要的。
二、材料写作:如何帮助学生讲好“自己的故事”
在陪伴学生准备文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规律:
大多数同学并不是没经历,而是不知道怎么讲。
所以在材料辅导中,我通常会做三件事:
1)帮学生“挖故事”
一些同学觉得自己经历普通,但只要换个角度挖掘价值,往往能挖出亮点。
例如:
-
项目里做的一个小模块,其实体现了解题思路
-
实习中看似基础的工作,也可能展现责任感与商业理解
2)帮助梳理逻辑
从“经历”到“能力”,再到“为什么与 IC 契合”,这是文书必须打通的链路。
3)把专业能力说清楚
特别是 CS/Engineering/Analytics 等专业,项目细节、工具、数学基础都要说得具体而可信。
三、申请节奏:掌握时间线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Imperial 的申请是分轮次进行的,而轮次之间的差异非常影响录取率。
⭐ ICBS 的轮次
-
首轮:8月中 – 9月底
-
第二轮:9月底 – 1月初
-
第三轮:1月初– 3.月中
⭐ 其他学院的轮次
-
首轮:9 月底/10 月初 – 1 月中
-
第二轮:1 月中 – 3 月底
-
第三轮:3 月底 – 5 月中
首轮永远是竞争最友好的时间段。
申请人数少,审核充足,面试机会也更多。
所以在暑假我会重点催促学生完成以下准备:
-
文书基本定稿
-
GRE(如果项目要求)
-
推荐信沟通
-
学术材料整理
-
简历 / CV-PS 内容熟悉
一旦系统开放,我们就能立刻填网申、处理补充问题,节奏会非常顺畅。
四、与学生沟通:如何让准备更高效?
1)对 IC是梦校 的同学
我们会提前沟通面试准备,督促他们:
-
强化英语口语
-
训练数学题、编程题
-
熟悉 CV 和文书内容方便面试提问
2)首轮冲 ICBS 的同学
重点是催促材料、确认推荐人、查漏补缺,并提前让学生熟悉往年面试题库。
这些准备看似基础,但真正落实才能提高成功率。
五、递交后:这些细节别忽略!
很多同学以为“提交就完事了”,其实恰恰相反。
递交后有几个关键点:
1)推荐信
IC 系统无法提前 request,也不能修改,所以务必填对邮箱。
有任何错误要尽早联系学院。
2)面试安排
保持关注邮箱、熟悉 Teams/Kira 系统、准备模拟面试。
3)达标条件(con)
这是 IC 非常严格的一点。
例如:
-
con 要求 75
-
最终成绩只有 74.1
-
申诉失败!
所以一定提前提醒学生重视最后一年成绩。
4)语言要求
尤其是工科专业语言要求高的专业(如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 Processing)。
必要时可以申请 IC 的语言班(如 6 周线下班等)。
🎉 最后
申请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
从准备文书、制定时间表,到面试、达标条件,所有环节都环环相扣。只要节奏掌握得当、材料准备充分、动机真实清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拿到属于自己的 offer。
希望这篇分享能给大家一点帮助,也祝正在申请的你——
好运常伴,offer 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