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学费
德国16个联邦州中,绝大多数公立大学对所有学生(包括德国本土、欧盟以及非欧盟的国际学生)不收取学费。这一政策源于德国“教育不应成为特权”的理念。但是有一个著名的例外就是巴登-符腾堡州的非欧盟学生包括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名校对非欧盟学生收取学费。每学期 1500 欧元,一年 3000。不过,每个学校不论是否免费都需要缴纳少量的学杂费。这意味着,德国学费要比欧美国家便宜的不是一丁点,甚至免费,工薪阶层的孩子想出国可以考虑德国。
2 关于住宿
学费不是大问题,那么住宿呢?多数大学都有学生宿舍,价格比自己租房便宜很多。要注意的是,宿舍需要提前申请,提前多久?一年为好。我身边聪明的朋友提前一年申请,来了之后直接住。另外,不需要录取通知书也可以申请(海德堡大学是这样),也就是说,当你有想法去德国留学的时候就可以先把宿舍申请上。不然,如果来了再排队,非常有可能排一年也排不上,或者分到比较远的宿舍区。我自己真的是等到天荒地老也没等到,全程流浪模式毕了业,这租个短租,那儿租个长租,2 年时间换了 10 个住的地方。不同于国内学校,德国大学宿舍每个人都会保证有自己的房间。不过,由于房源紧张,WG(合租) 在德国非常普遍。宿舍也分为 2 人间,3 人间,10 人间,单人间。单人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其他的要和舍友共用厨房和卫生间,价格也相对便宜点。当然,你可以选择租私房,丰俭由人。
3关于难毕业的传说
德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低廉的学费,为什么没有吸引来像欧美澳加那么大的留学知名度?一个最让人望而却步的说法就是难毕业,关于这个我之间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在文末查阅。简而言之,这种不好毕业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只要对自己的学业负责,毕业就不会是问题。当然,学习的痛苦自不必说,新的语言,课堂环境,新的一套严格的学术标准,大量的写作阅读,确实是一大挑战。也没有教授会追着你学习,自己要有对自己的时间和规划负责的能力,有时候这才是所谓不好毕业的根结。我记得我刚开学需要写一篇关于George Orwell 的文章,因为不清楚要求,不知道教授要啥乱写一通,最后才拿了 3 分,还好这门课一学期需要写 3 篇,后来我去找教授约了 office hour,和她聊了一番,搞清楚症结之后,我后面的两篇文章都是 1.3 分。所以,困难是免不了的,关键在于要有快速适应和主动出击的能力。也有朋友因为做 presentation 或者写论文拼凑剪贴收到教授长信,指责学术不端取消学分的例子,所以严格按照德国的学术标准学习,就不会有无妄之灾。
4关于语言
毋庸置疑,语言确实是制约性的因素之一。德国大学里大多数的专业还是德语授课,这要求学生有C1以上的德语水平,且不是哑巴口语。光是学语言这一关,就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德语像是一台精密的德国机器,确实很难学,没有几年的真功夫是很难达到可以读书的水平的。然而,除了德语授课以外,还有一些专业是英语授课,比如英美研究,跨文化研究,计算机等。只要英语过关,这些也都可以申请。也就是说,讲课是英语,下课交作业是英语,包括与教授的联络也是英语。 只不过,学校的很多讲座,workshop,文娱活动还是德语为主,只会一种语言多多少少会屏蔽很多有意思的活动。
所以,只要去德国,学德语就是绕不开的一条路。与其后期把它当成拦路虎,不如尽早培养对德语的热爱。毕竟在生活中,购物,和外管局打交道,修理东西,预约服务等,德语还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学语言,也可以翻阅文末点击链接查阅我之前提到的自己的学习经历。
大学里面一般会在学期中和假期提供语言课,但是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老师,我的学校里很多德语老师就是在校的学生,缺乏教学经验,学习的体验比较一般。建议多方资源利用,在城市里可以找德语角,既能学语言,也能了解社会文化。德国人的整体英语水平都不错,只要你肯交流,说英语的机会确实也很多,去一个小语种国家,能锻炼两种外语,岂不是赚了?
5 关于一项独特的申请流程:APS审核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APS是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对中国学历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没有APS证书,你无法申请德国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和硕士。考试以面试+笔试的形式进行,考官会问你大学所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当场会指着成绩单询问每个课程学到了什么内容,笔试内容会根据你的专业出题。但是你有没底气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个考试要准备一段时间,我当时是出具了本科和硕士的两份成绩单,所以我准备了大量的科目。从这里开始,就是踏入德国校园的试金石。除此,正常的申请自然少不了动机信,个人陈述,成绩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