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本申请的标化准备阶段,“选 SAT 还是 ACT” 几乎是每个学生都会遇到的难题。这两项考试均为美国大学认可的学术能力评估工具,但从考试设计、考察重点到备考节奏,差异显著。尤其 2025 年 SAT 全面机考、ACT 考点与费用调整后,选择的关键更在于 “适配自身优势” 而非 “盲目跟风”。本文将拆解两者的核心区别,帮你找到更高效的备考方向。
一、先搞懂:SAT 与 ACT 的基本信息差异
SAT 和 ACT 的主办方、考试形式、时间地点等基础信息,直接影响备考规划与考试安排,需先理清核心区别:
1. SAT:机考时代,侧重逻辑与深度
- 基本定位: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主办,ETS 负责命题阅卷,核心评估学生的学术逻辑与分析能力。
- 分数构成:总分 1600 分(阅读 400 分 + 文法 400 分 + 数学 800 分),作文为选考(满分 24 分,分阅读、分析、写作三维度评分)。
- 考试形式:2025 年起全面实行机考,总时长 2 小时 14 分钟,相比往年大幅缩短,每道题平均答题时间更充裕。
- 考试时间:每年 7 个场次(3 月、5-6 月、8-12 月),2025 年新增 9 月 13 日场次,为 ED/EA 申请留出更多出分机会(2025 下半年场次:8.23、9.13、10.4、11.8、12.6;2026 上半年:3.14、5.2、6.6)。
- 考点与费用:中国内地无考点,需前往香港、澳门、台湾或海外考场;基础费用 68 美元,国际考生需额外缴纳 43 美元地区费 + 24 美元考试中心费(如香港、新加坡考点),另有考场更改(29 美元)、延迟注册(38 美元)等附加费用。
2. ACT:科学推理是特色,考点更灵活
- 基本定位:全称 “American College Test”,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科学推理是其独特模块。
- 分数构成:总分 36 分(英语、数学、阅读、科学推理四部分各 36 分,取平均分),作文为选考(满分 12 分)。
- 考试形式:本土及部分国际考场已全面机考,总时长 2 小时 55 分钟(不含作文)或 3 小时 35 分钟(含作文)。
- 考试时间:每年 6 个场次(2 月、4 月、6 月、9-12 月,2 月仅北美有场),2025- 2026 年关键场次:2025.9.6、10.18、12.13;2026.2.14、4.11、6.13(注:7 月场次纽约无考点)。
- 考点与费用:中国内地有北京、上海、重庆等考点,但需修读 GAC 课程方可报考;若不读 GAC,可选择香港、澳门考点。费用按模块划分:不含科学与写作 186.5 美元,含科学 196.5 美元,含写作 211.5 美元,含科学与写作 221.5 美元(均含 4 所大学成绩寄送费),附加费用包括成绩单寄送(20 美元 / 份)、考点更改(48 美元)等。
二、核心对比:SAT 与 ACT 的 “能力适配” 关键
两项考试的核心差异不在 “难度高低”,而在 “考察侧重点”,直接决定了不同优势的学生更适合哪类考试:
1. 考试内容:逻辑深度 vs 知识广度
-
阅读模块:SAT 阅读注重 “文本深度分析”,文章多选自经典文献、历史文档或科学研究,结构复杂且词汇难度高,需考生梳理段落逻辑、解读作者观点;ACT 阅读则侧重 “快速信息定位”,文章涵盖小说、社科、人文、自然科学四大类,篇幅长但逻辑清晰,更考验阅读速度与细节抓取能力(35 分钟需完成 40 题)。
-
语言模块(文法 / 英语):SAT 文法整合在 “阅读与写作” 部分,强调语法在语境中的应用,需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句式、标点与逻辑衔接;ACT 英语为独立模块(45 分钟 75 题),语法知识点覆盖更广(如句子结构、标点规则、词汇用法),题目数量多但更直接,侧重基础知识掌握。
-
数学模块:SAT 数学分 “可使用计算器”(38 题 55 分钟)与 “不可使用计算器”(20 题 25 分钟)两部分,侧重代数、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题目数量少(共 58 题)但难度较高,题型重复率低;ACT 数学(60 分钟 60 题)覆盖知识点更广,包含几何、三角函数等内容,题目直接对应知识点,更考验解题速度与基础熟练度。
-
科学推理模块:SAT 无独立科学模块,但阅读、数学中会涉及科学相关题目,侧重 “科学逻辑分析”;ACT 科学推理为独立模块(35 分钟 40 题),无需复杂科学知识,核心考察数据图表解读、实验推理与观点对比能力,是理科优势学生的 “加分项”。
2. 评分体系:总分逻辑不同,换算有参考
- SAT 总分 400- 1600 分,阅读 + 文法、数学各占 800 分,无错题扣分(答错或不答均不得分);
- ACT 总分 1-36 分,为四部分平均分,作文单独计分(2-12 分),同样无错题扣分。
两者分数可参考换算:如 SAT 1570- 1600 分对应 ACT 36 分,SAT 1530- 1560 分对应 ACT 35 分,SAT 1490- 1520 分对应 ACT 34 分(具体需以最新官方换算表为准)。
三、如何选?从 “个人优势” 到 “院校要求”
选择的核心不是 “哪个考试更好”,而是 “哪个更适合你”,可从两个维度判断:
1. 按个人能力 “对号入座”
-
优先选 ACT 的情况:若你数理基础扎实(尤其几何、三角函数掌握熟练),擅长快速解读图表、分析实验数据,且阅读速度快(能应对 “题多时间紧” 的节奏),ACT 的科学推理模块可能成为优势,避免 SAT 数学的深度逻辑压力。
-
优先选 SAT 的情况:若你英语阅读功底强(能应对复杂文本与高难度词汇),逻辑分析能力突出(擅长梳理观点间的关联),且对科学推理模块较为陌生,SAT 可避开科学短板,更专注发挥文科与逻辑优势。
-
关键一步:模考验证建议用完整的官方模考卷(SAT 机考模考软件、ACT 官方模考卷)各做一次,对比得分、答题节奏与错题类型:若 ACT 科学 + 数学得分明显高于 SAT 数学,且阅读答题更流畅,可优先 ACT;反之则倾向 SAT。
2. 关注目标院校的 “隐性要求”
虽然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对 SAT 和 ACT “无偏好”,但需注意两点:
- 部分-院校(如麻省理工、耶鲁等)已恢复 “强制提交标化成绩”,需确认目标校是否有此要求;
- 少数院校可能对 “单项成绩” 有期待(如工程类专业可能关注数学分数),但不会指定 “必须提交 SAT 或 ACT”,只需按自身优势提交更高分的成绩即可。
四、备考提醒:高效准备的核心原则
无论选择哪项考试,备考的关键都在于 “针对性”:
- 备考 SAT:需重点积累高频词汇(尤其学术词汇),训练文本逻辑分析能力,数学部分需突破 “无计算器” 题型的解题技巧;
- 备考 ACT:需提升阅读与答题速度(可通过限时训练优化节奏),科学推理模块需熟悉图表解读方法,数学部分需系统梳理知识点覆盖(避免遗漏几何、三角函数内容)。
标化成绩是美本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唯yi标准 —— 最终录取更看重 “成绩与背景的匹配度”。与其在 “选 SAT 还是 ACT” 上纠结,不如尽早通过模考定位优势,专注备考,让标化成绩真正成为申请的 “加分项”。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
- 擅长方案:
- 出国留学规划,申请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