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以往相对宽泛的产业布局,转向如今精准明确的六大赛道,这意味着国家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已有着清晰规划,发力方向十分明确。对于留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未来职业发展的优质赛道与绝佳机遇。
1、六大未来产业:
读懂未来十年核心赛道
一梯队:
具身智能与6G
从当前情况来看,具身智能跟6G的产业基础扎实,并且已经有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或将在“十五五”期间率先成为兑现增长的赛道。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产业链中下游机会。
01
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指基于物理身体的智能系统,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目前,具身智能已经实现了从实验室阶段到产业应用场景的关键突破。从市场来看,人形机器人在不断探索汽车制造、电力巡检这些高价值场景,智元机器人等头部企业已经获得亿元级大订单。预计到2029年,国内产业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02
6G
6G是数字经济的“底层基座”,可以支撑天地一体化通信、全息交互等场景需求,与具身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存在很强协同性。目前6G已经从技术研发覆盖到基础设施,像南京、青岛等地的6G试验网建设吸引了通信巨头和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从趋势来看,预计到2030年,6G将带动卫星互联网等关联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第二梯队:
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在从培育期向成长期跨越,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国在合成生物学、生物发酵等领域已经形成核心技术储备。政策导向也聚焦在加速 成果转化上。2024年,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升到全球第二位,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企业达53.4万家,各地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第三梯队:
量子科技、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
量子科技、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三大产业具备颠覆性潜力,随着技术持续迭代与研发推进,商业化应用正逐步探索落地,“十五五”期间有望迎来产业规模的阶段性增长。
01
量子科技
我国在量子通信等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但核心器件国产化率低、成本高,缺乏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场景,目前还是以基础研究为主。从趋势来看,“十五五”期间,相关产业有望在金融加密、精密测量等细分场景实现突破。
02
氢能与核聚变能
作为清洁能源的“双引擎”,氢能和核聚变能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氢能领域已经形成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的产业链,核聚变能处于实验堆研发阶段。从趋势来看,“十五五”期间,氢能或许在交通、工业等领域能够实现示范应用。
03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BCI)通过神经信号与设备交互,已成为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赛道。目前医疗康复等领域已经开展试点应用,需攻克信号解码精度有限、跨学科协同不足等技术问题,以及完善伦理和监管体系。“十五五”期间,残障辅助、神经疾病治疗等医疗场景或许能实现突破。
2、城市布局竞速:
潜力城市抢滩新高地
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在六大未来产业赛道中率先布局、加速领跑,形成了头部引领态势。
对于留学生而言,还有一批新一线城市正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优厚的发展政策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异军突起,成为未来产业的“潜力股”聚集地,值得大家关注!
具身智能:
杭州攻坚,领跑机器人赛道
凭借宇树科技“悟空”机器人走红的杭州,早已在具身智能赛道布局多年。其在机器人减速器、伺服驱动等核心部件及“大脑”相关领域,聚集了一批先发企业。2023年12月出台的《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明确,到2029年将达成整机年产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的目标,剑指全球人形机器人创新高地。
杭州人才引进
落户:海归人才无需满足社保缴纳满额的条件即可申报,审批周期相比普通落户缩短40%。
保障:住房福利上,租房补贴针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无房海归人才,每户每年可获得1万元补贴,补贴将连续发放3年,部分区域为海归人才提供很高80万元的购房补贴。
此外,海归人才还能享受多项附加权益,在出入境方面,可申请5年多次往返签证,其外籍配偶及子女可同步办理居留许可。
6G:
南京领跑,抢占通信制高点
南京借力紫金山实验室,在6G太赫兹频段实现关键突破。2023年底,该实验室完成的6G光子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实验,传输能力较5G提升上百倍。南京将6G技术列为未来产业核心引擎,锁定先进通信、未来网络、人工智能三大方向,全力建设6G之城与产业先行示范区,力争5年内未来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南京人才引进
落户:研究生学历直接落户;40周岁以下本科生凭教育部学历认证即可落户。
保障:住房补贴中学士600元/月、硕士800元/月、博士2000元/月,连续发放36个月(2年内申领有效)。购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至4倍;安居人才购房很高补贴200万元。
生物制造:
天津突围,构建全链条生态
依托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天津在生物制造工业应用领域具备显著优势。该市已将生物制造纳入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计划2027年前落地一批产业化项目。通过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天津成功吸引巴斯夫、诺维信等跨国企业前来布局。
天津人才引进
落户:硕士及以上学位(含境外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在津落户,无需社保或纳税证明。
保障:通过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方式满足安居需求,产业集聚区、人才密集区的市级人才公寓给予用水、用电、租金优惠。博士、硕士、本科分别可获一次性购房补贴10万元、5万元、3万元(需在津连续工作满1年)。
量子科技:
合肥领跑,打造“量子之都”
科技咨询机构ICVTA&K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合肥量子产业国内排名首位,全球仅次于美国旧金山。中国入围全球20强的4家量子企业中,3家源自合肥。近年来,合肥持续深耕量子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出台量子信息专项政策并搭建“财政引导+基金矩阵”支持体系。截至2025年10月,当地已集聚93家量子企业,坐拥2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与超2000件相关专利,诞生“祖冲之三号”“本源悟空”等标志性成果。
合肥人才引进
在合肥市重点产业链入库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含港澳台和外籍人才),经“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管理系统”认定后,可享受人才公寓、购房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很高可享受“一事一议”支持。
氢能和核聚变能:
佛山发力,争做“氢能之都”
佛山提出打造“中国氢能产业之都”,已构建起覆盖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及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在质子交换膜、电堆集成等关键环节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与创新团队。依托雄厚的制造业根基,当地持续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搭建产业创新平台与应用示范场景,推动氢能在物流运输、公交出行、分布式能源等领域规模化落地,累计建成加氢站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佛山人才引进
落户:只要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男性50岁、女性45岁以下可直接落户。
保障:博士/博士后:全职引进的博士补贴20万,博士后30万;境外引进者额外补贴10万元。(这些补贴均按50%的比例分两年发放)中级职称/硕士:750元/月租房补贴;本科:500元/月。
脑机接口:
杭州/成都发力,构建医研转化高地
依托雄厚的高校资源与优质医疗基础,杭州、成都在脑机接口赛道同样崭露锋芒。杭州在情感识别脑机接口技术上实现关键突破,还培育出强脑科技等行业“独角兽”企业;成都聚焦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赛道布局,更牵头成立西部一个脑机接口中试平台,两地均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
成都人才引进
落户:45周岁以下,取得教育部认证的国(境)外本科及以上学历,可直接申请落户,无需社保或工作证明。持有“蓉城人才绿卡”者,可无条件落户。
保障:重点产业企业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3年内可享很高3000元/月补贴。实体经济/新经济领域年收入超50万元人才,按年度收入5%给予奖励。博士在蓉工作,每年稳定工作9个月以上,可享很高30万元资助;博士后生活补贴2000元/月,累计发放3年。
未来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对于留学生而言,选择布局精准、政策优厚的潜力城市,既能抢占产业发展红利,更能凭借国际化背景获得快速 成长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