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专业主义的独特价值
二、专业全景解析:从师范核心到多元拓展
1. 2025年新开设专业:应对社会新兴需求
-
数码中国文化与传意荣誉文学士:融合中国文化遗产与数字传播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毕业生可在文化机构、新媒体等领域发展。 -
个人理财荣誉文学士:回应社会对个人理财规划日益增长的需求,培养具备金融知识与教育能力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理财教育、咨询等工作。 -
言语病理学及复康荣誉理学士:培养言语治疗师,帮助有言语、语言、沟通和吞咽障碍的人群,尤其在儿童教育康复领域需求大,是医疗与教育结合的特色专业。
2. 优势专业:师范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
师范教育专业体系:提供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各学段及各学科的师范课程。自2025年9月起,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将攻读双学位课程(如“文学士+教育学士”或“理学士+教育学士”),毕业后不仅可获得教师资格,其知识结构和学历背景也更广阔。师范课程为五年制,包含系统的阶段性实习:大二到中小学听课,大三、大四进行试讲,大四、大五进行主讲,确保毕业生成为能直接上岗的成熟教师。 -
心理学:采取“大一直接入读”模式,学生从大二起可选择学校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人际关系及沟通心理学等专修范畴。基于教大的教育背景,其学校心理学方向尤为突出。 -
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探索AI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培养编程、数据科学等领域人才,支援学校、高等教育、政府及企业部门的未来发展。
3. 冷门但具潜力的专业
-
特殊教育:专注于服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群体(如多动症、自闭症、读写障碍等),培养引导他们融入主流学校学习的专业人才。这是一个充满社会价值且人才相对稀缺的领域。 -
综合环境管理:提供多学科综合培训,从科学、社会经济学与教育等角度分析环境议题。毕业生可在非政府组织、环境管理部门及检测机构任职。 -
文化遗产教育与艺术管理(2023年新增):以实践为本,培养学生在艺术、文化传承以及博物馆教育和管理等行业所需的技能。
4. 办学特色专业:独特的培养模式
-
双学位与沉浸式课程:师范类的中、英文专业学生需分别到内地或海外参加必修的沉浸课程,到当地学校进行教学实践,深度提升语言教学能力。 -
全球学习增润基金:学校为所有本科生提供每人最多1万港币的基金,用于支持参与海外交换、短期交流等国际活动,鼓励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
非师范专业的多元发展:除师范专业外,教大还提供人文学、社会科学和创意艺术与文化等多元学科,让学生在多元学科的教研环境下追求卓越。
三、申请策略:基于教大特色的规划要点
1. 录取基本要求与时间线
-
高考成绩:申请人的高考总分(不含加分)需达到其所在省市的一本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以上。 -
英语成绩:由于绝大多数课程全英文授课,普通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需达120分或以上(150分制)。以中文授课为主的专业(如中国语文教育、历史教育、语文研究-中文主修、文化遗产教育与艺术管理),英语分数最低要求为110分。 -
艺术类专业:报考视觉艺术或音乐相关课程需提交个人作品集。 -
面试:所有申请师范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面试。
2. 申请建议
-
专业选择:明确是否以教师为职业目标。如果是,可重点考虑五年制双学位师范课程;如果希望有更广的适应性,可关注心理学、AI与教育科技等非师范专业或新兴专业。 -
材料准备:个人陈述应结合教大“教育为本”的特色,展现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相关实践经历(如支教、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关怀。 -
匿名案例参考: -
案例A:某同学,普高背景,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80分,英语125分,凭借在中学社团长期辅导同学的经历和对教育的热忱,成功录取小学教育专业。 -
案例B:某同学,国际课程背景,IB总分35分,对科技与教育融合感兴趣,在文书中清晰阐述了AI如何助力个性化学习,获得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专业录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