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创新引领的专业选择新思路
二、香港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全景解析
1. 2025年新增专业:聚焦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
-
人工智能(工学院):由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开设,课程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领域。学生将学习设计人工智能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毕业生可担任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岗位。 -
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理学院):聚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前沿领域,学生将接触先进诊断和疾病建模技术。毕业生可在制药公司、医学科技企业或研究机构发展。 -
微电子及集成电路(工学院):培养微电子行业新兴领域人才,涵盖量子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方向。课程与华为等企业合作,部分毕业生从事芯片设计与开发。 -
能源及环境工程学(工学院):聚焦废物处理、能源可持续发展,学生可通过工业实习和实验室体验掌握实操能力。课程设置包含材料科学、数据科学等跨学科内容。 -
科学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理学院):属于理学A组新增主修,学生在第二年可选择应用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发展路径。
2. 传统优势专业:工程与商科的双核驱动
-
工程学科群: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电子电气工程位列全球第29位,香港第1;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也排名香港No.1。科大工程学院采用“学院制”招生,学生No.1年可探索兴趣后再选择具体专业。 -
商科与管理:工商管理学院是亚洲No.1所同时获得AACSB和EQUIS认证的商学院,EMBA课程曾排名全球No.1。会计与金融、商业与管理研究等专业在QS排名中位列全球前22。 -
基础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专业在QS排名中分别位列全球第16和第31名。理学院提供“国际科研”项目,学生可参与海外交换和本科生研究计划。
3. 冷门但高价值专业:错位竞争的机会
-
公共管理: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课程注重公共政策与管理实践。由于人文社科非港科大最突出优势,申请竞争相对较小,适合有相关实习经历的学生。 -
中国研究:两年制课程,涵盖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申请人数相对较少,对双非背景但均分较高的学生较为友好。 -
环境科学与管理:伴随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趋势,该专业毕业生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领域需求增加。课程内容与粤港澳大湾区环保政策紧密对接。
4. 办学特色专业: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
-
“延伸主修人工智能”项目:允许不同专业学生在主修专业基础上,增加人工智能作为延伸主修。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延伸主修AI,培养“商科+AI”复合能力。 -
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跨学科学院提供5年制双学位项目,毕业生同时获得科技和管理两个学位,为科技创业奠定基础。 -
可持续发展及绿色金融课程:商学院推出香港一个此类本科课程,响应香港建设国际绿色科技中心的战略。
三、专业选择与申请策略:基于双轨制招生的新路径
1. 2025年招生政策重大变化:双轨入学框架
-
学院制入学:适合尚未确定具体工程方向的学生。学生可选择“工程学—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大类,No.1年后选择具体专业。 -
学系制入学:适合已有明确专业倾向的学生。可直接申请7个学系之一,包括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等。
2. 申请时间线与关键材料
-
时间规划:港科大独立招生,2025年申请已于2024年10月4日开放。内地高考生计划招收约250名,建议尽早提交申请。 -
材料重点: -
个人陈述:需体现与科大科技创新特色的契合度。例如,申请人工智能专业应展示对算法设计的理解,而非泛泛而谈“喜欢科技”。 -
面试准备:科大高度重视面试表现。“如果收到面试通知一定要来面试,不要想着说只比面试线高一点可能机会不大。学生面试中表现得好,就会被录取”。
-
-
匿名案例参考: -
案例1:W同学,普高背景,高考分数645分,通过突出在机器人竞赛中的编程经验,成功录取人工智能专业。 -
案例2:Z同学,国际学校IB体系,通过展示在环保项目中的数据分析和方案设计能力,获得能源及环境工程学专业录取。
-
3. 常见问题解答
-
香港科技大学本科一年费用需要多少?2025学年非本地生学费为每年18.5万港币,住宿及生活费约10万港币/年。约35%的内地学生可获得不同额度的奖学金。 -
双非学生申请港科大有哪些策略?可优先考虑冷门专业或新开专业,如中国研究、公共管理等。同时,丰富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实践经历,如参与科研项目或竞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