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划让孩子在香港求学的家长而言,“JUPAS” 和 “本地生资格认定” 是两个绕不开的核心概念 —— 前者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以更优路径申请香港高校,后者则决定了孩子在求学中享受的身份权益。尤其是 2023 年港府修订本地生定义后,不少家长对政策细节、申请规则仍有困惑。本文将用通俗语言拆解这两大关键议题,并提供可落地的应对建议,帮家长为孩子规划清晰的求学路径。
一、先搞懂:JUPAS 到底是什么?它和 “非联招” 有何区别?
很多家长听到 “JUPAS” 时会感到陌生,其实它是香港高校本科招生的 “核心通道”,全称 “大学联招办法”(Joint University Programmes Admissions System)。简单来说,它就像内地的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是香港本地学生申请本科的主要途径,也对符合条件的 “非本地生” 开放,但两者在竞争难度、录取规则上差异显著。
1. JUPAS 的核心特点
- 适用人群:主要面向两类学生 —— 一是香港本地中学毕业生(凭 DSE 成绩申请),二是符合 “本地生资格” 的非本地学生(如内地港宝、通过受养人签证留港的学生等)。
- 申请优势:通过 JUPAS 申请,学生可同时填报 8 所香港高校(包括港大、港中文、港科技等院校)的多个专业,且录取名额向本地生倾斜,竞争压力远小于 “非联招”(即直接向学校提交申请的非本地生通道)。
- 关键时间线:每年 9-11 月开放申请,次年 1-3 月提交 DSE 成绩预估分,5 月公布 DSE 正式成绩后,6-7 月完成录取,与香港中学毕业节奏完全同步。
2. JUPAS 与 “非联招”(Non-JUPAS)的核心差异
很多家长分不清两者的区别,误将 “非联招” 当作唯1途径,导致孩子错失更易录取的机会。下表清晰对比两者差异:
| 对比维度 | JUPAS(联招) | Non-JUPAS(非联招) |
|---|---|---|
| 录取名额 | 名额多,向本地生倾斜 | 名额少,专门分配给非本地生 |
| 竞争激烈程度 | 较低(仅与本地生 / 符合资格者竞争) | 高(全球非本地生竞争) |
| 适用成绩 | 主要接受香港 DSE 成绩 | 接受内地高考、IB、A-Level 等多种成绩 |
| 申请复杂度 | 统一平台填报,流程简单 | 需单独向每所学校提交申请,材料复杂 |
一句话总结:能走 JUPAS,就优先走 JUPAS—— 这是孩子以 “较低竞争” 进入香港名校的关键路径,而能否走 JUPAS,核心取决于 “是否符合本地生资格”。
二、重点解读:2023 年修订后的 “本地生资格”,家长最关心的 3 个问题
2023 年,香港教育局和入境事务处联合修订了 “本地生资格认定标准”,明确了两类学生的身份界定,这直接影响孩子能否通过 JUPAS 申请高校、是否享受政府资助课程名额。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以下 3 点:
1. 哪些学生能被认定为 “本地生”?
根据最新政策,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即可在申请香港高校本科时被视为 “本地生”,具备 JUPAS 申请资格:
- 条件一:香港永久性居民(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无论是否在香港居住或就读。
- 条件二:非香港永久居民,但符合 “受养人签证” 要求 —— 即首次获发受养人签证 / 进入许可时未满 18 岁,且在申请香港高校本科课程前,已在香港合法居住满 2 年(注:居住时间可累计,无需连续,但需有合法居留证明,如受养人签证、学生签证等)。
举个例子:若家长通过 (优才)获得香港身份,孩子在 16 岁时首次获批受养人签证来港,之后在香港读 2 年高中,那么申请本科时,既满足 “首次获签未满 18 岁”,又满足 “居住满 2 年”,即可认定为本地生,走 JUPAS 通道。
2. 政策修订后,哪些 “坑” 需要家长避开?
很多家长因误解政策细节,导致孩子错失本地生资格,常见误区有两个:
- 误区 1:“孩子满 18 岁后才申请受养人签证,也能算本地生”—— 错!政策明确 “首次获签必须未满 18 岁”,若孩子 18 岁后才首次拿到受养人签证,即使后续在港居住满 2 年,也无法认定为本地生,只能走 Non-JUPAS 通道。
- 误区 2:“居住满 2 年 = 必须在香港读书满 2 年”—— 错!居住时间以 “合法居留” 为准,即使孩子在港外就读(如内地国际学校),只要家长持有有效签证(如优才、专才签证),孩子的受养人签证在有效期内,即可累计居住时间(无需实际在港居住,但需确保签证未失效)。
3. 本地生资格对求学的 “实际影响” 是什么?
简单来说,是否有本地生资格,决定了孩子的 “求学天花板” 和 “竞争难度”:
- 录取率差异:以香港大学为例,2023 年通过 JUPAS 录取的本地生,DSE 平均成绩约为 34 分(满分 45 分),而通过 Non-JUPAS 录取的内地高考生,平均成绩需超过所在省份一本线 100 分以上,竞争难度悬殊。
- 费用差异:本地生就读香港公立高校,每年学费约 4.2 万港元,而非本地生每年学费约 12-18 万港元,4 年本科下来,学费差距可达 30-50 万港元。
- 求学路径差异:本地生可通过 “2+2”“3+1” 等联合培养项目,轻松衔接海外名校(如港大与剑桥、耶鲁的合作项目),而非本地生参与这类项目的名额极少,且申请门槛更高。
三、家长实操指南:3 步规划,帮孩子稳稳拿到 “本地生资格 + JUPAS 优势”
了解政策后,家长更关心 “怎么做”。结合多数家庭的情况,我们总结了 3 个关键步骤,覆盖不同阶段的规划重点:
第1步:尽早确认 “身份申请时间”,避免错过 18 岁关键节点
若家长尚未获得香港身份(如优才、专才、投资移民身份),需优先规划自身身份申请,因为孩子的受养人签证需依附于家长的有效身份。
- 时间建议:若孩子目前 10-12 岁,建议家长在 1 年内启动身份申请(如优才申请周期约 6-12 个月),确保孩子在 15-16 岁时首次获批受养人签证(未满 18 岁),后续有足够时间累计 2 年居住时间。
- 注意事项:若家长已获得香港身份,但孩子尚未申请受养人签证,需立即办理(即使孩子目前在内地读书,也可先申请签证,累计居住时间),避免孩子满 18 岁后失去资格。
第二步:针对性准备 “求学成绩”,匹配 JUPAS 申请要求
JUPAS 主要接受香港 DSE 成绩,因此孩子若计划走 JUPAS 通道,需提前适应 DSE 考试体系(与内地高考差异较大)。
- 小学阶段(6-12 岁):重点培养英语能力(DSE 英语要求高,需达到 “雅思 6.5” 同等水平),可选择双语学校或国际学校,提前接触英语教学环境。
- 初中阶段(12-15 岁):若条件允许,建议让孩子转入香港本地中学(如 Band1 中学),或内地的香港 DSE 课程学校,系统学习 DSE 科目(如通识教育、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避免高中阶段因课程差异跟不上进度。
- 高中阶段(15-18 岁):重点冲 DSE 成绩,同时参加课外活动(如香港学生科学比赛、公益组织志愿者活动),JUPAS 申请不仅看成绩,还会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优质课外活动可提升录取竞争力。
第三步:提前熟悉 JUPAS 申请流程,避免 “流程失误”
JUPAS 申请流程虽不复杂,但时间节点严格,家长需提前帮孩子做好规划:
- 9-11 月(申请开放期):登录 JUPAS 官网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需准备受养人签证、香港身份证、在校成绩单等材料),同时确定目标专业(建议填报 3-5 个冲专业 + 2-3 个保底专业)。
- 1-3 月(提交预估分):由学校出具 DSE 成绩预估分(需与学校沟通,确保预估分真实且有竞争力),同时提交推荐信(建议找班主任或学科老师撰写,突出孩子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 5-7 月(成绩公布与录取):DSE 成绩公布后,及时调整志愿(若成绩高于预估分,可冲更高排名的专业),等待学校录取通知,确认录取后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学费押金,锁定学位。
四、常见问题解答:家长最困惑的 4 个细节
-
Q:孩子是香港永久居民,但一直在内地读书,能走 JUPAS 吗?
A:可以。香港永久居民无需满足 “居住满 2 年” 要求,只要凭 DSE 成绩(可在内地的 DSE 考点考试),即可通过 JUPAS 申请,属于 “本地生” 范畴。 -
Q:孩子通过 “单程证” 获得香港身份,算本地生吗?
A:算。单程证持有者属于香港永久性居民,自动具备本地生资格,可通过 JUPAS 申请高校,无需额外满足居住时间要求。 -
Q:孩子在香港读国际学校,拿 IB 成绩,能走 JUPAS 吗?
A:可以。JUPAS 不仅接受 DSE 成绩,也接受 IB、A-Level 等国际课程成绩,只要孩子符合本地生资格,即可用 IB 成绩申请,录取规则与 DSE 考生一致。 -
Q:若孩子未拿到本地生资格,还有机会通过 JUPAS 申请吗?
A:几乎没有。JUPAS 对 “本地生资格” 的审核极为严格,若不符合条件,系统会直接判定为 “非本地生”,无法提交申请,只能走 Non-JUPAS 通道。
(11).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