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英国本科留学顾问,每年都会被学生问:“去英国除了上课,最该体验什么?” 我的答案永远绕不开一个地方 ——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它不是游客清单上 “打个卡就走” 的景点,而是留英期间能帮你深化专业认知、感受多元文化的 “隐形课堂”。
为什么留英学生要多去大英博物馆?
对留学生来说,大英博物馆的价值远不止 “藏了多少文物”,更在于它能和你的学业、生活深度绑定:
1. 专业学习的 “活教材”
如果你读历史、考古、艺术史、人类学,这里就是课本之外的 “实物实验室”:
- 想理解古埃及文明?不用只看图片,去埃及馆站在罗塞塔石碑前,能直观看到象形文字、世俗体与希腊文的对照,瞬间明白 “破译古埃及文字” 的关键;
- 学欧洲中世纪艺术?中世纪馆的彩色玻璃、金属器,比课堂 PPT 更能让你感受到当时的工艺与宗教文化;
- 甚至读文学、哲学的同学,也能在 “罗塞塔石碑”“帕特农神庙雕塑” 前,找到课本里 “文明交融”“古典文化复兴” 的具象载体。
我曾有个学生读考古专业,每周抽半天泡在博物馆,还主动联系了馆内的 “学生研究项目”,最后毕业论文的案例素材就来自这里 —— 对留英学生来说,这样的 “学术资源” 比任何资料都珍贵。
2. 低成本感受全球文化
留学生预算有限?大英博物馆常设展览完全免费(特展需购票,但学生票常有折扣),相当于 “免费逛遍全球文明”:
- 想了解中国文化?中国馆的青铜器、瓷器、书画,从商周的青铜鼎到唐宋的青花瓷,能帮你跳出 “单一视角”,看到中国文物在全球文化中的位置;
- 好奇两河流域文明?亚述馆的巨型人面狮身像、楔形文字泥板,会让你对 “人类最早文明之一” 有更具体的认知。
比起花大价钱去其他国家旅行,在伦敦就能 “沉浸式接触多元文化”,对留英期间拓展视野格外有帮助。
留英学生逛馆实用攻略:避开游客,高效利用
很多学生说 “去了只看到人挤人,没看懂什么”,其实是没找对方法。分享几个适合留学生的逛馆技巧:
1. 预约 + 错峰,避开旅行团
- 提前在官网预约免费门票(分时段,建议选工作日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3 点后);
- 周五晚上博物馆会开放到 8:30,留学生时间灵活,此时游客少,能安静看展(部分展厅可能提前关闭,建议提前查官网)。
2. 从 “小展厅” 开始,拒绝 “走马观花”
别一进门就冲埃及馆、中国馆(游客最多),可以先逛这些 “小众但宝藏” 的展厅:
- 叙利亚馆(Room 10):有公元前 9 世纪的亚述浮雕,细节震撼,人少到能近距离观察;
- 欧洲史前馆(Room 50):石器时代的工具、青铜时代的首饰,适合想了解 “欧洲文明起源” 的学生;
- 日本馆(Room 92):浮世绘、漆器陈列精致,能和中国馆的文物对比,理解东亚文化交流。
建议每次只聚焦 1-2 个展厅,带着 “课堂问题” 去看 —— 比如 “古埃及的丧葬文化和中国商周有什么不同?”,逛展效率会翻倍。
3. 利用 “留学生专属资源”
大英博物馆对学生特别友好,这些资源别浪费:
- 免费导览:每周有 “学生专场导览”(需提前预约),讲解员会用更学术的视角解读展品,还能提问互动;
- 图书馆与研究中心:持学生卡可申请进入 “大英博物馆研究图书馆”,能查阅大量考古报告、文物研究文献,适合写论文时用;
- 学生活动:学期内常有 “文物修复体验”“学术讲座”,关注博物馆官网的 “Student Events” 板块,能结识同专业的同学。
最后想对你说:留英不只是 “读书”,更是 “体验”
很多学生刚到英国时,会把 “学习” 和 “生活” 分开 —— 其实在伦敦,像大英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正是 “学习融入生活” 的zui佳载体。
下次再去,别只带手机拍照,不妨带一本课本、一个笔记本,试着把展品和课堂知识串联起来;也可以约上同专业的同学,边看边讨论 —— 你会发现,这段 “逛博物馆的时光”,不仅能帮你更好地适应英国的文化环境,还会成为你留英记忆里最特别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