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盛重磅发布《中国战略:走向世界之旅》,报告中指出,中国出口故事已经发生根本性演变。
传统的"中国作为低成本、低附加值制造商"的认知已经过时,中国正在以全新姿态驰骋全球市场 。可以说中国企业全球化已进入2.0时代!那具体的有哪些转变?各位留学生们怎么样才可抢占先机,今天就一探究竟!
1、中国出口模式
三大结构性转变
出口目的地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与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正推动中国出口企业加速调整全球市场布局,将重心更多转向欧洲及新兴市场。
2018年至今,中国对非美国家的出口保持稳健增长,年均增速达到7.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对美国的出口则呈下滑态势,年均降幅为0.6%。
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过去十年,中国商品出口结构完成了向先进技术产品的显著转型。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全球出口占比持续收缩,过去15年间,玩具、纺织品、家具等品类的份额累计下滑10个百分点。
与之相反,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2010至2020年间,机械与电子产品始终是拉动出口的核心引擎;近年来,电气设备出口势头不减,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这“新三样”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名片。
从商品贸易向ODI和服务/IP出口扩展
在传统商品出口之外,中国正战略性加码海外直接投资,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这一布局,中国企业既能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又能在靠近终端市场的区域搭建生产能力,进而强化自身业务的抗风险韧性。
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出口也在持续扩容,覆盖在线电商与娱乐服务、旅游消费服务、生物技术合同研发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化布局的新增长极。
2、留学生如何抢占出海红利?
精准锚定高潜赛道
筑牢行业根基
报告明确指出汽车、科技硬件、资本货物等行业海外扩张很快,新能源、智能装备、跨境金融等领域更是增量显著。
建议留学生,感兴趣的话提前锁定相关赛道,学习目标赛道相关的专业课程,积极参与校园内的行业主题科研项目、案例分析竞赛,积累基础认知。
深耕区域特色领域
打造本土优势
面对“一带一路”过半的贸易占比,急需熟悉当地语言、文化、政策规则的人才,具备区域专长能形成独特竞争壁垒。
各位留学生在海外求学期间,完全可以将生活场景转化为能力积累的阵地,深入学习当地语言,参与社区活动、本地企业实习,了解消费习惯与商业规则。
打磨跨境综合能力
适配全球运营
中国企业已从“卖产品”转向“全球运营”,海外直接投资、服务出口等业务需要人才具备跨文化沟通、国际资源协调能力,这类综合能力是企业全球化布局中的核心需求。
留学生可主动行动:参与跨国团队项目、国际公益活动,锻炼跨文化协作;多了解不同国家商业合规与规则,提升全球资源整合和问题解决能力。
3、全球化领先企业筛选与表现
与此同时,高盛筛选出25家评级为"买入"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个行业组别中具备全球竞争力和海外机会变现能力。这些公司平均有34%的收入来自海外,自2024年以来上涨56%,年内上涨39%。
这类深耕全球业务的企业,是留学生发挥优势、实现职业起步的优选目标。
目前,小米等企业的2026届校招正在火热进行中。还未拿到心仪offer的同学,抓紧行动啦!
如果在简历优化、目标企业面试策略、海外岗位适配分析等方面有疑问,欢迎咨询,帮你精准突破求职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