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商学院里,来自广东的张海岚在开学典礼后拍照分享至社交媒体,意外成为咨询焦点,成百上千条私信询问着她同一个问题:如何去香港读书。
18岁的张海岚或许从未想过,自己在香港大学的学习分享会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去年9月,这位内地高考生入读香港大学商学院后,其开学典礼照片被大量中介盗用招揽生意。她意识到,如何前往香港学习正在成为热点话题。
近年来,像张海岚一样选择香港高校的内地学生正迅速增加。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香港5所大学跻身全球百强,其中香港大学跃升至全球第11位,稳居亚洲第二。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将非本地学生限额提升至40%,为内地学生创造了更多入学机会。
01 排名、资源、前景:香港高等教育的三重吸引力
香港高等教育以“三高优势”著称:高国际排名、高质量人才、高度国际化。2025年,有1534名香港学者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排行榜,印证了香港的学术实力。
除了综合排名,香港高校在学科专业上同样表现卓越。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大学的牙医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护理学等专业均进入全球前十。
香港理工大学有7个学科跻身全球前30位,香港城市大学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位。
香港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了大量跨国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质工作机会。香港教育大学的毕业生可申请成为香港注册教师,起薪点较高,且参考香港公务员的薪资体系。
相比海外留学,香港求学的性价比更高。根据数据,香港一年学费加生活费约为16-21万元,而美国平均需要30-50万元。
02 多元途径与激烈竞争:内地生赴港sheng学现状
内地学生赴港sheng学主要有三种途径: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国际课程(如IB、A-Level)申请以及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
2025年,有15所香港高校面向内地招收高考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而其余高校采用自主招生方式。
香港大学的“多元卓越入学计划”为在体育、艺术、科创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额外加分。
香港DSE考试因对内地学生友好而日益受到关注。DSE允许用中文命题并作答,且不限制考生身份。2025年,香港考评局首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DSE试点考场,为内地学生提供便利。
然而,香港高校的申请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2024/2025学年共收到近15000份内地高考生的本科入学申请,最终仅录取220余人。香港大学每年接收数万名内地学生的申请,最终录取人数仅几百人。
03 专业的诱惑:为何放弃清北选择香港
部分内地学生甚至放弃清华北大,选择香港高校。来自深圳的张静怡高考成绩排名省内前50,收到了清华和北大的招生电话,但她最终选择了香港大学医学院。
张静怡的选择反映了部分学霸的考量。她表示,虽然自己有“清北情结”,但香港的医学培养体系和执业环境更具吸引力。香港医生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培养体系更侧重临床实践。
此外,香港大学颁发的医师资格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认可,毕业生可以选择更广泛的执业地区。
香港高校的选拔机制也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评估”。香港“留学中学”校长许勤业指出,高考成绩只是敲门砖,面试表现占30%甚至更重的分量。一个600分的学生如果面试表现平平,可能会输给580分但反应敏捷、表达力强的学生。
04 挑战与适应:内地生在港求学的现实困境
香港高校的学习模式与内地存在显著差异,许多内地学生初到香港会感到不适应。香港大学的上课常常没有固定课本,学习资料主要是教授上课用的几十页PPT,教授只讲授核心框架,大量细节需要学生自学。
曾就读于香港排名前三大学的高焱坦言,尽管她高考排名广东前200,但入学后发现自己最多只能算中等偏下水平,压力很大。这种学习模式的颠覆几乎是每个内地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内地学生还需要适应香港的生活环境。香港校园普遍较小,与内地大学的开阔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从内地到香港的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这需要他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多与本地同学、老师沟通,积极参与本地活动。
根据政策,在港学习和工作满7年可以申请永居,这也吸引了一些学生。然而,能否真正融入并实现个人价值,是每个内地学生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05 粤港澳大湾区:香港sheng学的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描述了一条“香港研发,湾区制造,再进入国内市场,最后面向国际拓展”的价值链。
这种模式为赴港求学的内地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香港高校学子不仅能接触世界前沿知识,还能参与到大湾区火热的科创实践中。目前,香港高校已安排学生去大湾区企业实习,促进两地人才交流与合作。
香港高校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也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香港科技大学在科研创新和国际化办学方面具有优势,是区域shou个系统化推动本科生科研的高校。
该校的本科生研究计划让学生从大二开始即可加入教授团队,参与定制化研究项目。
随着香港致力于发展科创事业,最新的香港财政预算案提出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这与香港政府打造“八大中心”的战略相契合,为内地学生提供了qian所未有的就业前景。
未来数年内,香港高校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香港教育局正在讨论本地生“学费分层计划”,未来可能要求学生在港连续居住满一定年限才能享受本地生学费优惠。
同时,随着香港高校排名持续上升,申请难度可能进一步增加。
从香港高校毕业生的视角看,香港与内地学历互认,毕业生回国享受留学生政策,在一些城市创业还能获得政府补贴。这种多重优势保证了香港高校学历的含金量。
香港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连接内地与全球的独特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