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自筹建以来便以打造优质学科体系为核心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布局。学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了以理学、工学、信息、商科为主,兼备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基础学科根基扎实
学校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发展基石,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这些学科不仅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更在人才培养中强调宽厚的学科基础,为学生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基础学科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链条,累计培养243名博士生,为学科持续发展储备了高端人才。
前沿交叉学科特色鲜明
面向国家急需领域,学校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无人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交叉学科。其中,人工智能方向与西湖大学合作单列招生计划,集成电路方向深度对接长三角产业需求,差异化布局直指国家"卡脖子"技术。这些学科以产业应用牵引基础研究,实现了基础理论、应用开发与产业落地的贯通,在服务区域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科群协同发展优势显著
学校着力打造理学、工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商科四大学科群,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创新的学科生态。理学部聚焦基础理论突破,工学部主攻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深耕数字智能领域,商学院则侧重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创新。四大学科群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在数字孪生、高性能计算、全固态电池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表525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其中3篇《Nature》和1篇《Science》论文标志着学科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科研平台赋能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依托5个省级科研平台及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市级、校级科研平台,获得23.7亿元科研经费支持。这些平台不仅为学科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更促进了跨学科团队协作,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集成电路设计、新能源材料研发等方向形成了技术优势,成为学科持续创新的重要引擎。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以"改革创新""硬核科技"为基因,通过基础学科与前沿交叉学科的协同发展,正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学科体系,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