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 HLS)近日公布了2025学年JD项目(Juris Doctor)新生的录取数据与背景信息。整体来看,本届申请季的竞争比往年更加激烈,申请人数显著上升,而录取率则降至9.2%,为近年来的低点之一。
一、申请与录取情况:竞争再度升级
今年哈佛JD项目共收到 8,917份申请,发出 816份录取通知(offer),最终有 579名新生入学。
录取率仅 9.2%,较上一申请季(11%)进一步下降。
相比之下,上一季申请人数为7,235人,也就是说,今年的申请人数同比增长了近23%。
申请热度的明显上升,反映出在全球法学教育竞争中,哈佛法学院仍保持着的吸引力与声望。
二、生源结构:更加多元与国际化
本届新生来自 美国47个州、华盛顿特区、波多黎各,以及 26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整体上,哈佛法学院的生源结构依然保持多元,学生总共掌握超过50种语言。
在亚洲语言中,除了普通话(Mandarin),今年还出现了**广东话(Cantonese)和温州话(Wenzhounese)**等母语,显示出中国学生及华语背景群体在HLS中的持续存在。
三、入学时间跨度:多数学生具备社会经验
根据官方统计,
-
84% 的新生在入学时已大学毕业至少一年;
-
69% 已毕业至少两年;
-
22% 的新生是在大学毕业 四年后 才选择进入法学院。
这意味着哈佛法学院的JD项目依旧延续“重视工作与人生经历”的招生取向。与直接从本科升入研究生的理工科模式不同,HLS更倾向录取那些在公共服务、法律实务、教育、商业或科研等领域积累过经验的申请者。
四、标化成绩:继续维持水平
在标准化成绩方面,今年哈佛JD新生的成绩依旧处于法学院申请的水平:
-
LSAT中位数:174
-
25%-75%区间:171–176
-
-
GPA中位数:3.96
-
25%-75%区间:3.89–4.00
-
这些数字与上一届几乎持平,GPA中位数甚至略有上升(上届为3.95)。这说明,虽然录取率下降,但整体录取者的学术水准依然保持稳定。
哈佛也公布了GRE录取者的分数分布(Verbal、Quantitative、Writing),表明学校继续接受GRE成绩作为LSAT的替代选项,不过LSAT仍是主流路径。
五、本科院校分布:中国高校持续入榜
本届579名新生来自 163所不同本科院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录取名单中再次出现了北京大学。
回顾近几年的情况:
-
2024届(上届)录取生中包括 南京大学 和 清华大学;
-
2023届与2022届仅有 北京大学 入选;
-
更早的2019–2021年间,则有来自 外交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等多所院校的学生。
这显示出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的申请者在法学院中保持着一定的存在度。整体趋势来看,中国学生的数量虽不多,但背景日益多元化。
六、其他学术与职业特征
从整体背景上看,哈佛JD新生群体的成就依然“星光熠熠”:
-
159名 Phi Beta Kappa(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成员
-
79名 STEM专业背景学生
-
46名 大学校队运动员
-
26名 曾任教师
-
18名 福布莱特学者(Fulbright Scholars)
这些数据表明,哈佛JD项目的录取不仅重视学术成绩,更强调多维度能力与社会贡献,包括研究、体育、教学、公益、国际交流等经历。
七、趋势解读与分析
从今年的整体数据可以看出几个明显趋势:
-
申请热度持续上升,录取难度进一步提升
-
随着AI、科技监管与国际事务等法律领域的重要性提升,法学专业再度成为高学历人群的目标。
-
哈佛录取率下降至9.2%,显示竞争激烈程度接近近十年的最低水平。
-
-
“延迟入学”成为常态,工作经验被看重
-
84%的学生在毕业后至少间隔一年,意味着职业与社会经验几乎是必备条件。
-
对国际生而言,实习与社会参与经历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
-
录取标准保持高位稳定,实力恒定
-
LSAT 174中位数说明学术门槛未有下降。
-
GPA中位数3.96反映出录取者的本科表现极为。
-
-
国际化与多元化持续深化
-
来自26个国家、掌握50多种语言的学生群体,让哈佛法学院的课堂成为全球法律与社会议题的缩影。
-
中国大陆高校的持续出现,也显示出国际申请者竞争的稳中有升。
-
八、结语
总体而言,哈佛法学院2025届JD录取数据延续了“高竞争、高标准、多元化”的趋势。
在申请人数增长与录取率下降的背景下,申请者的学术成绩、职业经历与社会影响力都成为关键竞争因素。
对于希望未来申请法学院的学生而言,这份数据再次提醒我们:
哈佛法学院不仅看分数,更看“经历的厚度与思考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