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内卷时代,卷实习是商科人的标配。如果说放在四五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那个时候,有没有早早认识到上课对找工作毫无用处尽早实习才是王道是内卷的关键,放到现在几乎人人都有这个意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规划自己的实习路径会比较重要(而非闷头卷一大堆含金量未知的实习,很累还没啥用)。
我觉得有三个重点。
1.明确自己未来求职的地区,进而布局相应的实习/简历填充物
如果求职目标是国外的,比如英国,完全没有必要卷一大堆实习。不同地方对于简历填充物得preference完全不同。比如英国大一可以参加spring week,说白了就是通过筛选之后大概一周的时间去公司听人介绍业务之类的并不是干什么活。这东西放在简历上找国内的实习人家还以为你是个关系户,但是在英国企业很认这个东西——很简单,因为这是它们自己体系里的东西。
2.物以稀为贵,实习的含金量是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
四五年前我那个时候,券商研究所用来写简历还是不错的,我自己就做过并且撬动了后续的战略咨询和互联网战略的实习。今非昔比,现在由于国内券商降薪/近年来小黑工满天飞/券商乱编研报高产似那啥的声名远扬,含金量大大降低。我有mentee提到自己实习的过程中看似是一个比较好的券商结果和自己一起实习的人bg都差的离谱感觉难以置信(我也难以置信啊,四五年前我当时打黑工的时候作为本科生还很稀缺,同期的都是学校很好的研究生)。也有工作的朋友说互联网现在招人看到简历上全是券商的就烦。因此,大家实习的时候要记住物以稀为贵,而不是一味地看title或者复制几年前人们的路径。
3.注意分散风险,切忌一条路走到黑
商科实习不分家,行研/ib/pe/咨询/banking,核心的技能都是相似的,之所以比如投行招人喜欢简历上全是投行的人只是因为人太多了内卷罢了,而不是就这种人有这个技能。在现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我觉得简历多分散一点比较稳妥,反正技能相似,不至于把自己的路堵住。或者就是认准(大概率)朝阳的行业比如互联网相关的产品/战略/商分这种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