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除了想接受高水平的教学外,更多人希望毕业后能留美工作。
然而,毕业后留美就业并不容易。合理规划时间、高效投递简历、调整心态和准备面试……每一环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是进入理想公司的关键步骤。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留学与求职,我邀请到了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启航导师——S导师。她将分享自己在美国找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为正在或即将求职的你提供参考。
自我介绍
我是启航计划S导师,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企业风险管理专业。
又是一年申请季,你是否还在焦虑、自我怀疑,不知道如何开始找工作?想把一切做到最好,但又没有清晰方向?别担心,这些都是正常过程,没有人天生就会找工作。
我今年5月刚从哥大毕业,目前在美国从事金融分析师工作。想分享我的求职经验,希望对处境相似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时间规划
找工作前,需要明确时间节点:
-
准备暑期实习:如果你刚入学,一定要认真找暑期实习。
刚到新学校一切都很新鲜,想去探索,但静下心全力投递暑期实习机会很关键。暑期实习顺利并拿到回聘机会,会让之后的求职过程更轻松。很多公司会优先考虑暑期实习生作为招聘名额的候选。 -
直接找全职:如果你已经开始找全职,也不要着急。
-
12月毕业的同学:10月份就要开始大量投简历,面试一般集中在10月底到11月。收到面试通知慢也不要担心。
-
5月毕业的同学:集中面试时间一般在2-3月,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
投简历
面对一封封拒信,你可能会怀疑自己。但投递量足够多时,拒信就不会那么影响你。
投递小技巧:
-
保持心态:拒信多说明你在努力。确定方向、完善简历后就开始投递,不必等“准备完美”。
-
关注转换率:关注投递数量与面试转换率。如果过低,要重新检查简历,确保关键词与岗位JD匹配,避免被机器筛掉。
-
投相关岗位即可:先筛选好岗位,再无脑投递,效率更高。我习惯一边追剧,一边投简历。推荐使用Simplify快速填写信息。
平台推荐:
-
Indeed:岗位多,中小公司机会多,时间和地理筛选方便。
-
LinkedIn:可以查看校友在公司分布,便于建立联系和网络。
-
Handshake:公司对学校有意向,竞争相对小,简历更容易被注意。
心态管理
求职过程中,个人能力很重要,但心态同样关键。
多封拒信之后,允许自己有情绪。找工作是持久战,可以安排一两天时间放松,做喜欢的事情。
可以找同届小伙伴互相支持,分享面试经验。面试紧张、声音发抖都是正常现象,次数多了自然会有感觉。记住,面试也是双向选择,保持自信,大方表达自己。
同时要问自己:为什么想在美国工作?坚定目标,把努力交给时间。
Networking(建立人脉)
刚入学,我就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这对建立人脉很有帮助。哥大位于纽约,各类社团、峰会和活动都值得关注。
-
行业协会活动:如TCFA(华人金融协会),可以认识金融从业者。
-
公司活动:官网信息是了解公司的好渠道。
-
LinkedIn联系学长学姐:约coffee chat,拓展信息和机会。
Networking前期成本高,但成功拿到推荐可以大幅提高面试机会。即使花了很多时间没有直接收获,也有助于长期积累。
行为面试
行为面试(BQ)很重要,尤其是金融分析和风险分析岗位,通常占比很大。
每个问题都用STAR模型梳理清楚,展示与岗位相关的经历和能力。例如时间管理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展示岗位匹配度的机会。抓住有趣的细节,也能增加面试官的印象分。
我的寄语
请认可自己的目标,全力准备,不受外界干扰。专注每天能做的事情,量化To-Do List,不要被别人捷径或offer影响。
负面预设和焦虑会消耗能量。机会来了,如果面试没准备好,就会错过。没有面试的日子,也要巩固BQ和刷题,保持随时准备的状态。
没有人的求职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外界如何变化,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把努力投向自己。相信自己,把时间交给过程。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