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底色:从纺织作坊到全球科研网络
1821年,一群爱丁堡的工程师和商人凑了笔钱,在苏格兰首府办了所“机械学院”——这便是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的前身。它的名字带着点“混搭感”:赫瑞(Heriot)取自16世纪爱丁堡金匠乔治·赫瑞的遗产基金,瓦特(Watt)则致敬蒸汽机之父詹姆斯·瓦特。
从最初的纺织技术培训起步,这所学校在1966年正式升格为大学,后来一路“开疆拓土”:1971年在苏格兰边境的加拉希尔斯设了校区,2005年把分校开到迪拜,2016年又落地马来西亚。如今,它成了英国唯①在三大洲都有校区的大学,学生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活脱脱一个“学术联合国”。
学术特色:不端架子的“硬核技术派”
赫瑞瓦特大学常被贴上“理工强校”的标签,但它的专业设置远不止于此。全校分五大学部,涵盖工程、科学、商科、社科和设计,70%的课程带实习或行业项目,妥妥的“学以致用”派。
- 工程与物理科学:苏格兰最大的工程学部之一,石油工程专业在2024年《卫报》排名中位列全英前5。学生能去北海油田实地考察,或参与壳牌、BP的合作项目。机械工程则和劳斯莱斯、西门子“绑定”,研究航空发动机材料或智能电网技术。
- 能源、地球与环境:全球第①个开设“可再生能源工程”硕士项目的学校,研究风能、氢能、碳捕获。爱丁堡校区的“全球气候与能源研究院”常和联合国环境署“搞事情”,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气候会议。
- 纺织与设计:别看名字传统,这个学部玩的是“高科技面料”——和NASA合作开发太空服材料,给阿迪达斯设计智能运动服,甚至研究用海藻纤维做环保服装。
- 商科与管理:爱丁堡商学院(EBS)的MBA项目在《CEO杂志》排名中冲进全球前20,课程强调“实战”:学生要给真实企业做咨询项目,比如帮本地酒厂设计出口欧洲的方案。
校园体验:苏格兰风情与现代设施的碰撞
赫瑞瓦特的主校区在爱丁堡西部的里卡顿(Riccarton),占地380英亩,被学生戏称为“苏格兰的硅谷”——周边聚集了IBM、亚马逊的数据中心,走路10分钟就能到爱丁堡国际机场。
- 设施:图书馆24小时开放,藏书超百万册,还配了3D打印实验室;体育中心有攀岩墙、游泳池,甚至能考潜水证;新建的“创新与创业中心”提供免费办公空间,学生创业项目还能拿学校基金。
- 生活:爱丁堡校区的学生公寓是“苏格兰式联排别墅”,每栋带公共厨房和客厅,步行5分钟到教学楼。学校附近的科斯托芬村(Craiglockhart)有超市、咖啡馆,周末还能坐公交20分钟进爱丁堡市中心,看城堡、逛画廊。
- 安全:校园安保24小时巡逻,紧急电话直通警察局,夜间提供护送服务。爱丁堡本身是“英国最安全城市”之一,犯罪率长期低于伦敦。
就业支持: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赫瑞瓦特的就业服务被学生称为“实用派”——92%的本科课程含实习,硕士生也能通过“职业加速计划”进入企业。例如:
- 石油工程硕士:学生需在北海油田或中东石油公司完成6个月实习,毕业后直接被壳牌、斯伦贝谢“预定”;
- 数据科学硕士:与苏格兰国家电网合作,分析能源使用数据,毕业生进入谷歌、亚马逊的数据团队;
- 职业中心:提供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每年举办200多场招聘会,合作企业包括劳斯莱斯、毕马威。
校友网络:藏在各行各业的“隐形guan军”
建校200年来,赫瑞瓦特培养了10万多名校友,其中不乏“技术流”代表:
- 约翰·罗杰森(John Logie Baird):电视发明者之一(虽未在此就读,但学校电视技术专业继承了他的研究);
- 吉姆·麦克洛林(Jim McColl):苏格兰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旗下公司涉及工程、能源;
- 李婷婷:中国校友,在迪拜校区读完可再生能源硕士后,进入阿联酋能源部工作,参与中东第①个绿色氢能项目。
- 结语:一所“不端着”的实用型大学
赫瑞瓦特大学没有动辄“百年名校”的傲气,却用“学了就用”的课程、紧密的行业联系,和苏格兰人特有的实在劲儿,吸引着全球学生。正如校友麦克洛林所说:“这里教会我的不是理论,而是如何把想法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