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媒报道,德国联邦政府计划对加班费实行免税,意图让劳动更有所值。然而,汉斯·伯克勒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测算表明,仅有极少数人能从这项政策中实际受益。
"劳动必须再次有所值"——这一信念似乎是联邦政府当前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动力之一。众多计划中的一项,便是对加班费实行免税。联合政府希望通过此举激励人们投入更多工作时间,以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
但汉斯·伯克勒基金会旗下的经济与社会研究所对该计划进行了详细测算,得出的结论是:这项税收优惠几乎难以惠及从业人员。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
1. 仅有极少数人能够受益
据亲工会的汉斯·伯克勒基金会计算,只有全部从业人员的 1.4% 能够从这项税收优惠中受益。原因是该税收优惠仅在特定条件下适用:首先,它只适用于超过全职工作量的加班工时。根据联合政府协议,对于有行业集体协议规定的情况,标准工时为34小时;对于无集体协议规定的劳动合同,标准工时为40小时。
换言之,除了极特殊的个别情况,兼职人员基本无法受益。其次,免税仅适用于雇主不仅支付加班工资,而且还额外支付加班费的情况——并且只有"加班费"部分免税,加班本身的工时报酬并不免税。
普遍做法:调休而非领取加班费
该研究的作者马尔特·吕布克在接受BR24采访时解释,如今支付加班费已是罕见现象。"这在90年代更为普遍,但现在我们有了工时账户。" 换句话说,许多员工只是选择在另一天调休来补偿加班——而这本来就是免税的。
这一发现也与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吻合:数据显示,2024年在加班者中,约71% 使用了工时账户。19% 的人加班是无偿的,仅有16% 的人获得了加班工资。
其中有多少人还获得了加班费,数据并未显示。但根据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的一项调查,14% 的受访者表示,在他们的劳动关系中,有可能获得加班工资并同时领取加班费。
2. 税收优惠最终到手的金额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要满足税收优惠的前提条件本身就不容易。但即便是少数符合条件的幸运儿,恐怕也难在账户上察觉到这笔税收优惠。根据汉斯·伯克勒基金会的计算,平均每小时的符合条件加班,其税收减免额仅为 1.35 欧元。
联邦财政部的科学咨询委员会早在8月份就已致信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拜尔,在信中将加班费免税描述为不合适的工具。通过简化计算,他们得出结论,通过免征加班费的税收,员工每加班一小时可能仅能多得3.50 欧元。
免税政策对女性和低收入者不公
相反,科学咨询委员会和汉斯·伯克勒基金会经济与社会研究所都指出了拟议税收优惠的各种缺陷:例如,研究作者马尔特·吕布克解释说,受益的女性将远少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从事兼职工作。"
此外,吕布克指出,低收入人群的受益程度也将低于高收入者。原因是:后者通常缴纳更多税款,因此反过来会从免税中获得更多好处。财政部科学咨询委员会还警告提防"税收筹划",即雇主和雇员可能会利用新规,而企业的实际工作时间并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