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B是什么?
IB,全称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国际文凭),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全球3-19岁学生提供的教育课程。我们通常所说的“IB考试”指的是其高中阶段的课程——IB文凭课程,这是一个为期两年(通常为16-19岁学生设计)的大学预科课程。
IB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勇于探究的人才,其教育哲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更注重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
二、IB课程的核心结构与要求
要获得IB文凭,学生必须完成以下六个学科组的学习,并满足三大核心要素的要求。
六个学科组
学生需要从以下前五个学科组中各选一门课程,第六组可以再从前面五组中任选一门,以构成六门课程。
1. 语言与文学研究:学生的母语学习(如中文A:文学、语言与文学)。
2. 语言习得:一门外语的学习(如英语B、法语B等,或从零开始的初级课程)。
3. 个体与社会:人文社科类课程,如历史、地理、经济学、商业管理、心理学等。
4. 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设计技术等。
5. 数学:IB数学设有分析和方法(AA)、应用和解释(AI)两个不同方向,各有标准等级和高级等级。
6. 艺术:如视觉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学生可以选择不修艺术,而从第2-4组中再选一门课程代替。
课程等级:
每门课程都分为标准等级和高级等级。
· 学生必须选择至少3门(不超过4门)高级等级课程,其余为标准等级课程。
· HL课程内容更深、更广,要求更高,与大学专业衔接更紧密。
三大核心要素
这是IB课程的灵魂,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课程(如A-Level、AP)的关键。
1. 知识论:一门旨在探究知识本质的哲学课程。学生反思“我们是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批判性地思考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主张和方法。
2. 拓展论文:一篇独立的、4000英文字符(约1600汉字)的研究论文。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与写作。这相当于大学论文的预演。
3. 创造、行动与服务:要求学生完成与艺术创作、体育锻炼和社区服务相关的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课堂外的全面发展,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
三、评分体系
· 学科课程:每门课程的满分是7分(从差到优:1-7分)。六门课程的总分为 7 × 6 = 42分。
· 核心要素:知识论和拓展论文合并评分,可获3分的奖励分。
· EE和TOK的评分等级为A-E,组合后可以换算成0-3分。
· 总分:因此,IB文凭的满分是 45分(42 + 3)。
· 及格要求:要获得文凭,必须满足所有要求,总分通常需要达到24分或以上,并且不能有严重违纪(如抄袭)。仅单科成绩高但核心要素不合格,也无法获得文凭。
---
四、IB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1. 全面性与挑战性:强制性的文理兼修,要求学生不能过早偏科,知识结构更均衡。
2. 注重能力培养:IB非常强调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论文写作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EE和TOK是这方面的集中体现,能让学生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
3. 国际认可度高:IB文凭被全球绝大多数大学所认可,包括哈佛、牛津、剑桥等。在许多国家,IB高分学生在申请时具有很强竞争力,甚至可以获得大学学分。
4. 核心素养的塑造:CAS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培养公民意识,而不仅仅是“书呆子”。
---
五、挑战与适合的学生
挑战:
· 课业压力大:需要同时应对多门高难度课程和三大核心要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 写作要求高:几乎所有科目都有大量的书面作业和报告,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挑战尤甚。
· 无法“逃避”弱项:对于有明显偏科的学生来说,必须面对自己的不擅长科目,可能会感到非常痛苦。
适合的学生:
· 不偏科,学术基础扎实。
· 自主学习能力强,善于管理时间。
· 喜欢思考,不满足于死记硬背,具备探究精神。
· 英语能力强(因为教学和考试主要使用英语)。
· 能够平衡学业与课外活动。
---
六、IB与其他国际课程的简要比较
· vs. A-Level(英国):
· A-Level学生通常只需专注学习3-4门自己选择的科目,可以更早地专业化,深度有余但广度不足。
· IB则强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 vs. AP(美国):
· AP不是一个完整的文凭体系,而是单科考试。学生通常在美国高中课程的基础上选修AP课程。
· IB是一个结构严谨、要求统一的完整教育体系。AP的高分可以换取大学学分,IB的高分文凭同样可以,并且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
总结
IBDP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也回报丰厚的精英教育课程。它不仅仅是一套考试,更是一套完整的教育哲学。它旨在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复杂挑战的、全面发展的国际型人才。选择IB前,学生和家长需要充分评估其挑战与学生的匹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