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语言班的课程采用“直播+录播+课后自主学习”的复合形式展开,由专业的写作阅读老师与听力口语老师来授课,每周需完成37.5学时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系统学习语法词汇、学术读写、听力口语等内容,课堂上需积极回应问题、参与研讨与文献阅读。学生每周还要完成小组讨论、项目展示或短篇写作任务,每4周设置阶段考核,期末会对 “读、听、说、写” 四项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
直播环节
直播课通过Teams授课,老师们亲和友善、乐于与学生交流,还会鼓励非母语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比如我们的听说老师,常鼓励大家“别害羞,尽最大努力用英语表达”,同时避免课堂用中文,以此提升英语能力。而且教学是“沟通式”,而非“说教式”,希望学生敢于表达观点,而非课堂上一味沉默。
我们每周一开设1小时的直播大班课,老师会总结上周学习成果,并布置新一周计划。此过程中,老师会扮演“支架搭建者”的角色——通过提供建议、知识输入、指导批判性学习方法等,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则需独立完成研究、练习、规划等学习搭建工作。
周四和周五会开展线上小组直播指导讨论课。周四会有一小时的“读写课”,老师以大课堂形式,借助 PPT演示与范例讲解,教授论文写作技巧、指出常见错误。周五会有30分钟的“听说课”,主要形式以小组讨论为主。每组有4-5人,以“读书会”形式开展口语练习,内容通常为复习上周内容、分享课下阅读论文的体验等形式。
录播环节
线下录播课内容十分丰富,但会需要大家花费时间来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可通过QMplus平台查看每日作业内容。作业分“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借助“做题、观看录制讲座、阅读文章、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英语能力。其中,论文写作和讲座笔记技巧(如哈佛引用法、康奈尔笔记法)让我学习效率大增,也帮我理解了写作的底层逻辑与标准。
录播内容通常涵盖以下模块:
· 口语练习:小组讨论后录制内容发给老师;
· 阅读练习:通过课程提供的文章完成当堂作业;
· 听力练习:以录制演讲为素材,用快速记笔记法完成作业;
· 写作练习:前期学习写作技巧,最终完成期末 论文写作。
课后学习
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根据自身节奏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语言班学生需要按照要求完成课后作业,部分作业需上传至QM Hub平台,老师会认真批改并给出评论。像前期论文的“论文计划、参考文献笔记”,老师不仅会细致批改,还会提供最终论文 的写作建议;对于小组讨论的研讨会录像,老师也会从“语音、发音、交流程度”等方面评价,给出提升口语和交流技巧的具体建议。
考核方式
考核围绕“听、说、读、写”4个方面展开,考核方式多元化此处以我今年所学习的9周线上语言班为例:
· 50%占比: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 20%占比:13分钟学术汇报(自己演讲6-7分钟后,与组员研讨相关问题);
· 15%占比:Annotated Bibliography Entries(6篇阅读文献注释,120词左右);
· 15% 占比:Continual Listening Assessment(平时作业与课堂互动表现也计入最终成绩)。
提升日常学习表现
· 直播课上,老师会讲解知识重难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反馈;
· 课后需完成QMplus平台上的任务,并将作业上传至QMplusHub提交;
· 小组讨论时,学生要与组员分享讲座的“读观后感笔记”,促进知识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