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起,欧洲入境流程迎来历史性变革!申根区正式告别传统护照盖章,全新数字化系统EES全面上线。对于计划前往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游客及探亲家属来说,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入境体验。如何避免通关延误?哪些人需要录指纹?停留时间如何计算?一文带你全面了解!
一、EES系统是什么?10月12日起机场率先试行
欧洲入境/出境系统(EES)是欧盟推动的数字化边境管理工具,核心目标是取代传统的人工护照盖章,通过电子化方式记录旅客的身份信息、出入境时间及生物特征数据(如指纹和面部照片),实现“一人一档”的精准管理。
时间线:
2023年10月12日:欧洲各大机场率先启用EES系统。
未来几个月:逐步扩展至港口、陆路边境(如意大利与法国、瑞士的边境)。
2026年4月:29个申根国家全面落地(除塞浦路斯、爱尔兰外,包括意大利、冰岛、挪威等非欧盟申根国)。
适用人群:
短期访客:每180天在申根区停留不超过90天的旅客(如游客、探亲家属、商务人士)。
留学生注意:持学生签证(长期居留)者不受直接影响,但来探亲的家属需遵守EES规则。
二、入境流程大变样!首次通关需录指纹、拍照片
与以往“递护照、盖章、走人”的流程相比,EES系统启用后,首次入境申根区的中国旅客将新增以下步骤:
1. 录入生物信息
在边检窗口需采集双手食指指纹和现场面部照片,并与护照信息绑定存入EES数据库。
耗时提醒:欧盟预计初期可能出现排队延误,建议避开高峰时段,提前1-2小时抵达机场。
2. 电子记录取代盖章
系统自动生成入境记录(包括时间、口岸等),护照不再盖章。
出境时同样由系统记录,全程无纸化。
好消息:首次录入后,生物信息长期有效!后续180天内再入境申根区,无需重复采集,通关速度将大幅提升。
欧盟为何推行EES?
打击身份造假和签证滥用(如假护照入境)。
精准计算停留时间,避免旅客因疏忽超期居留(系统会自动提醒180天内累计停留是否超90天)。
三、对留学生、游客及家属的3大实用提醒
1. 家属探亲:提前准备材料,预留充足时间
首次入境的家属需携带:
有效申根签证
亲属关系证明(如出生公证、邀请函)
提前告知“需录指纹”,避免现场慌乱
优先选择EES专用通道:米兰、罗马等大机场将设标识,通关更高效。
2. 留学生短期出行:注意居留卡与申根区内流动
申根区内旅行(如意大利去法国):持居留卡即可,无需走EES通道。
往返非申根国(如去英国再返回):需携带居留卡,边检会核查长期居留资格。
3. 停留时间:系统虽自动记录,仍需自行核对
建议用日历标注出入境日期,避免系统误差(如出境未识别)。
未来欧盟将开放EES记录查询功能,可随时确认剩余停留天数。
四、EES的长期优势:数字化让旅行更省心
尽管初期可能需要适应,但EES系统将为频繁往返欧洲的旅客带来便利:
告别模糊盖章:电子记录清晰可查,无需担心护照盖章不清。
自动计算停留时间:再也不用手动计算180天内的停留天数。
提升边境安全:减少身份冒用和非法滞留风险。
欧洲入境新时代已来,数字化通关既是挑战,也是进步。掌握规则,轻松出行!10月12日后计划赴欧的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