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港三商学院正式批申请逐步推进,一个与往年截然不同的趋势逐渐清晰 —— 金融专业的 “相对门槛” 显著下调。对比经济、商业分析、会计等正统商科项目,今年港大、港科、港中文的金融专业,反而成为不少学生 “反向申请” 的突破口,甚至出现 “申到金融却未录同校其他商科” 的案例,打破了过往 “金融最卷” 的固有认知。
一、港三金融专业门槛反转:这些案例印证 “相对宽松”
从实际录取数据来看,2026fall 港三金融专业的审核标准,与同校其他商科项目形成明显 “反差”:
- 港大金融:成提前批 “黑马项目”
港大商学院提前批中,金融专业成为较为容易的项目之一 —— 四申三中,远超经济、会计的录取率。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拿到港大金融 offer 的学生,同时被港大经济、会计甚至可持续会计与金融(该项目提前批门槛异常偏高,正式批才回归正常)拒绝,颠覆了 “金融比经济、会计更难申” 的传统逻辑。
- 港科金融:逆袭 “垫底纯商项目”
往年港科商学院纯商项目中,经济专业因门槛相对较低被视为 “稳妥选择”,但今年经济专业门槛大幅上涨,反而是金融专业成为 “突破口”。有学生成功斩获港科金融推研,却未通过港科经济的初审,可见两者审核标准已发生错位。
- 港中文金融:优于商业分析录取难度
港中文金融专业今年也呈现类似趋势,部分背景匹配的学生,在申请港中文商业分析失利后,反而收到金融专业的面试邀请,甚至最终拿到 offer。这一现象说明,今年港中文对金融专业的审核,更侧重 “适配度” 而非 “硬背景堆砌”,给了更多学生机会。
二、为何金融专业门槛 “反向下调”?三大关键原因
港三金融专业的门槛反转,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申请热度分流:金融科技 “分走” 部分高背景学生
近年港三纷纷增设金融科技相关项目(如港大 MSc Financial Technology、港中文 MSc FinTech),这类项目因 “技术 + 金融” 的交叉属性,吸引了大量本科为计算机、数学的高背景学生,间接降低了传统金融专业的竞争强度,让纯金融背景或商科背景学生有了更多机会。
- 审核标准调整:更看重 “职业适配性” 而非 “硬分数”
与经济、商业分析对 “数学能力、科研经历” 的高要求不同,今年港三金融专业更关注学生的 “职业规划与金融领域适配度”。例如,有银行实习、证券投行部实践经历的学生,即使均分略低于申请经济、商业分析的同学,也可能因 “实践经验贴合金融岗位需求” 而脱颖而出。
- 提前批 “抢人” 策略:金融专业承担 “引流” 角色
港三商学院通过提前批筛选优质学生时,金融专业作为传统热门项目,更易吸引申请者关注。为提升提前批参与度、锁定有潜力的学生,院校可能适当放宽金融专业的审核标准,而将更严格的筛选用于正式批的经济、商业分析等项目。
三、2026fall 港三金融申请策略:谁该抓住这次机会?
结合当前趋势,以下两类学生可重点申请港三金融专业,切勿因 “过往偏见” 错失机会:
- 本科商科背景学生:金融、会计、经济、国贸均可尝试
若本科专业为金融、会计、经济甚至国际贸易,且有金融相关实习(如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经历),即使均分未达到申请同校经济、商业分析的 “安全线”,也可大胆申请金融专业。例如,双非均分 85+、有 2 段银行实习的学生,可尝试港中文金融;985/211 均分 83+、有券商实习的学生,可申请港大、港科金融。
- 主申城理浸的学生:可将港三金融作为 “申请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