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气候以干旱和半干旱为主,约 70% 的国土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气候类型多样且区域差异显著。以下从气候成因、区域特征、季节变化、极端天气及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气候成因与整体特征
-
地理位置与大气环流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副热带高压带常年控制内陆,导致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季风影响,夏季多雨;南部受西风带周期性影响,冬季湿润
。 -
洋流与地形作用
- 暖流增湿: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东海岸,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如凯恩斯、布里斯班)。
- 寒流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沿西海岸南下,加剧干旱,使珀斯附近形成地中海气候,内陆则为热带沙漠气候(如大沙沙漠)。
- 地形雨分布:大分水岭阻挡东南信风,东侧降水丰富(如悉尼年降水量 1044 毫米),西侧雨影区干燥(如爱丽丝泉年降水量仅 291 毫米)。
-
气候分类多样性采用 Köppen 气候分类,澳大利亚涵盖热带、亚热带、温带、沙漠和地中海等多种类型,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占比最大(约 35%),其次是热带草原气候(25%)。
二、区域气候差异
-
北部热带区
- 热带雨林气候(凯恩斯):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达 1982 毫米,夏季受西北季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
- 热带草原气候(达尔文):干湿季分明,雨季(11 月 - 4 月)降水占全年 80% 以上(如达尔文年降水量 1812 毫米),旱季炎热干燥。
-
东部沿海区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悉尼):夏季高温多雨(1 月平均气温 26.0℃),冬季温和湿润(7 月平均气温 17.1℃),年降水量 1044 毫米。
- 温带海洋性气候(墨尔本):终年湿润,四季温差小(1 月 26.3℃,7 月 13.0℃),年降水量 518 毫米,但天气多变。
-
南部与西南部
- 地中海气候(珀斯):夏季炎热干燥(1 月 31.2℃),冬季温和多雨(7 月 18.5℃),年降水量 731 毫米,降水集中于 5-8 月。
- 温带海洋性气候(霍巴特):全年湿润,气温较低(1 月 22.2℃,7 月 12.3℃),年降水量 569 毫米,多风暴天气。
-
内陆与西部
- 热带沙漠气候(爱丽丝泉):极端干旱,昼夜温差大(1 月蕞高 36.9℃,7 月最低 3.9℃),年降水量仅 291 毫米,蒸发量远超降水量。
- 半干旱气候(阿德莱德):夏季炎热干燥(1 月 29.2℃),冬季温和(7 月 15.3℃),年降水量 547 毫米,降水集中于冬季。
三、季节气候特点
-
夏季(12-2 月)
- 北部:高温多雨,常受热带气旋影响(如 2025 年 3 月热带气旋 “阿尔弗雷德” 引发昆州洪灾)。
- 南部:炎热干燥,内陆气温可达 40℃以上(如爱丽丝泉 1 月平均 36.9℃),沿海地区偶有热浪(如 2025 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创纪录)。
-
秋季(3-5 月)
- 北部:雨季结束,气温回落(如达尔文 3 月平均气温 32.1℃),偶有暴雨。
- 南部:气温适中(如墨尔本 4 月 20.4℃),降水减少,但 2025 年秋季预测显示东部多雨、西部干旱。
-
冬季(6-8 月)
- 北部:旱季,凉爽干燥(如达尔文 7 月平均气温 30.8℃),偶有热带低压引发降雨。
- 南部:温和湿润,山区降雪(如 2025 年 8 月新州雪山地区积雪达 42 厘米),沿海多风暴(如 2025 年 8 月维州强风致两万户断电)。
-
春季(9-11 月)
- 北部:雨季开始,气温回升(如凯恩斯 9 月平均气温 28.4℃),降水逐渐增多。
- 南部:天气多变,东部多雨(如悉尼 10 月降水超平均概率 65%),西部干旱(如珀斯春季降水减少概率 80%),气温普遍偏高。
四、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
-
热浪与干旱
- 2025 年 3 月创历史同期蕞高气温(全国平均 + 2.41℃),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遭遇暴雨与热浪并存的极端天气。
- 南部持续干旱,2025 年 1-4 月南澳、维州部分地区降雨量创历史新低,农民面临饲料短缺。
-
洪灾与风暴
- 2025 年 5 月新南威尔士州遭遇 “五百年一遇” 洪水,曼宁河水位突破历史纪录,5 人死亡,5 万人受影响。
- 2025 年 9 月维州、新州遭遇强风(风速 115 公里 / 小时)和暴雪,数千户断电,交通中断。
-
海洋热浪与珊瑚白化
- 2024至2025 年西澳大利亚海域经历史上最长海洋热浪,导致珊瑚白化面积达 1500 公里,死亡珊瑚占比超 90%。
- 大堡礁同期发生新一轮白化,与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水升温直接相关。
-
气候变化影响
- 自 1910 年以来,澳大利亚平均气温上升 1.51℃,极端高温事件频率增加 70 倍,丛林火灾风险显著上升。
- 未来气候模型显示,干旱和热浪将更频繁,沿海地区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
五、实用建议
- 旅行准备:夏季北部携带雨具,南部注意防晒;冬季南部需保暖衣物,山区备防滑装备。
- 农业应对:干旱区推广节水技术,多雨区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如 2025 年新州洪灾后的河道整治)。
- 生态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珊瑚礁和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海洋酸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澳大利亚气候的多样性和极端性,既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大堡礁、乌鲁鲁),也对人类活动构成挑战。了解气候规律并采取适应性措施,是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