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媒报道,韩国教育部宣布将韩国TOPIK机考(IBT,Internet Based Test)的实施国家扩大到17个国家,但由于国立国际教育院计划将TOPIK数字化转型项目交由民间企业主导进行,此举引发了广泛批评。
据了解,从今年6月就陆续传出韩语能力考试TOPIK将被出售给NAVER公司的消息。
所谓“出售”,是指政府将TOPIK的数字化转型业务作为可盈利项目,交由NAVER财团(NAVER·NSDev·大教)负责。根据计划,该财团将投资约3500亿韩元,并获得从试题命题、阅卷、考试施行到运营收益的全部权限。
换句话说,TOPIK被“用钱买走”了。
对此,韩国政府的解释是:通过AI(人工智能)构建TOPIK数字化评估体系,可以缩短命题与评分所需时间,从而更高效地应对不断增加的考试需求,并通过“官民合作”激活韩国语产业。
然而,这种预期的“积极效果”可能弊大于利,甚至有可能摧毁长期建立起来的韩语教育生态体系。
韩国语教育领域尚无任何研究证实NAVER财团拟导入的AI命题与评分系统的有效性与信度。相比之下,现行TOPIK考试由专门团队通过交叉验证确保题目质量与评分公正,虽成本较高,却奠定了其国际公信力。
若为追求经济效率而仓促采用未经验证的AI评估体系,TOPIK作为国家考试的信誉可能因此遭受严重损害。
此外,TOPIK一旦民营化,据称将为扩大盈利废除纸笔考试(PBT),仅保留机考(IBT),而IBT的考试费用大约是PBT的2倍。
如此一来,考生不仅要使用不熟悉的韩文键盘进行写作考试,而且在网络或计算机基础设施不足的国家,考试将无法进行;高昂的考试费也会使低收入国家的学习者失去应试机会。
最终,这将严重破坏TOPIK作为国家等级韩语能力考试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