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学没多久,耶鲁就出了个大新闻。
一名仅仅入学一个多月的大一新生,当场被勒令退学,还被警察和学院院长亲自上门带走。
耶鲁造假风波
被开除的学生名为K(化名),去年秋天,她拿到了耶鲁的录取,并成功入学。
在被处分前,她的个人信息与表述已出现明显矛盾:对外称来自北达科他州,可在学校系统中登记的却是小旅店地址。
她被揭穿的过程也很戏剧化。
首先是室友留意到,K说自己曾住在加州、中国和加拿大,与入学时宿舍门上贴的身份信息(北达科他州)不符。
导火索是K与室友S(化名)多次关于房间异味和垃圾问题争吵。
并且有室友反映,K经常在深夜打电话,整整聊三四个小时,对方是一个比她年长许多的男人。
直到9月16日,室友S注意到K书桌上有一个她不认识名字的行李标签。
同一天晚上,当K在洗澡时,室友S偷偷溜进了她的房间,翻查了她的钱包,发现了一张ID卡,名字与行李标签上的名字一致,还有一个加州地址,室友S随即将ID卡交给了院长。
学院反应也非常迅速,仅仅一天后,K被告知她的录取资格已被撤销。
室友回忆:当天警察与学院院长一同走了进来,当场要求K同学收拾行李,并在警察监督下打包离开。
全程没有解释,没有争论,更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院长甚至特地安慰其他室友,提供心理辅导资源,足见校方早已做好充分准备。
后来,K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曝光了更多自己造假的细节:
她在透露,高二时,她有了名校梦,但是她知道一个成绩平平的亚裔女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进入藤校的,何况是耶鲁这样的名校。
于是,她想了一个计划,伪造了自己的所有身份,先是篡改了自己的履历,改了一个让人看不出自己的亚裔的名字,然后自学了Adobe软件伪造了成绩单,并撰写了老师推荐信,还设法绕过了大学的安全审查措施。
而为了抹去原有的身份,她也没有去参加自己在加州的高中毕业典礼,甚至要校长不要念出她的真名,但是最终没有被同意。
造假事件不是个案
耶鲁此次造假事件,并非孤例。
2010年,哈佛学生P(化名)凭借一手伪造的成绩单与推荐信,成功诈骗耶鲁、斯坦福等多所名校及奖学金,最终被法院判处一年监禁与十年缓刑。
另外,去年一名23岁的内地学生使用造假雅思成绩单,申请香港教育大学硕士课程被查出,现判监禁3个月!
甚至有网友嘲讽:
这一系列造假风波,也直接导致了香港研究生申请的材料审核愈发严格!
香港城市大学更是发出郑重提醒:申请者务必提交真实材料。一旦被发现并核实使用虚假信息,已获得的录取资格将可能被取消,已发放的Offer也可能被撤回。
造假行为大盘点
除了直接的证件与成绩造假,还有一些学生和家长因“过度包装”而踩入雷区。以下就是一些容易被判定造假的行为,大家一定要避开。
🖊️课外活动
夸大志愿活动时长、捏造工作经历/实习经历、杜撰一段课外活动或获奖经历等行为。
🖌️文书
文书故事不真实,捏造奖项或经历、让别人替写或用AI写文书、抄袭别人的文书等行为。
🖍️GPA&标化
伪造高分GPA&标化成绩单、自我报告成绩与实际不符等行为。
✏️推荐信
自己仿写名校教授推荐信、花高价买名人的推荐信等行为。
✒️种族身份
伪装自己的种族或民族、伪装运动员、第yi代大学生、伪装LGBTQ群体、宗教信仰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