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作为香港地区主要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在招生政策、录取偏好及申请流程方面具有一系列鲜明特点。以下基于现有信息及历年录取情况,对相关要点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
一、在生源偏好方面,香港城市大学在港五所高校中表现出对985院校毕业生较为明显的青睐,这一倾向在其历年录取数据中有所体现。
二、该校录取周期相对较长。申请系统通常于每年九月开放,而部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可能持续发放至次年五月,整体录取节奏在港校中较为特殊。
三、从运营成本角度考察,香港城市大学的办学成本维持在较高水平,部分指标甚至超过香港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财政策略与招生政策。
四、在申请截止时间方面,需注意多数专业对外公布的截止日期(如次年3月31日)往往存在延期的可能性。根据往年经验,延期现象较为常见,建议申请者保持对官网信息的持续关注。
五、申请系统操作需谨慎。值得注意的是,在线上传申请材料后通常不可删除。如申请多个专业,建议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准备个人陈述,并可在文件名称前标注项目代码以示区分。
六、招生规模方面,香港城市大学近年持续扩大招生数量。根据现有信息,2026年秋季入学季预计将继续保持这一扩招趋势。
七、关于双非院校学生的录取情况,实际数据显示,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双非背景学生凭六级成绩成功获得录取,这说明“双非背景无法通过六级成绩申请”的说法并不准确。
八、录取轮次安排方面,除个别学院外,大部分专业虽未设置明确的录取轮次,但通常按月分批审核申请。若同期或较晚提交申请的考生已获录取而自己未获通知,可能意味着申请状态不理想。
九、语言成绩有效期方面,除法学院有特殊规定外,其他学院对六级考试成绩的取得时间普遍持灵活态度,历年均有使用多年期六级成绩成功录取的案例。
十、六级成绩要求方面,实际录取分数通常较公布的最低要求高出约40分。例如,最低要求450分的专业,建议申请者具备490分以上的成绩;要求490分的专业,则建议达到530分以上。
十一、虽然达到最低分数线即获录取的案例较少,但确实存在。申请者可考虑先提交现有材料,后续补交更高分的雅思成绩。值得注意的是,该校近期已调低雅思成绩要求。
十二、语言要求调整的影响方面,雅思门槛的降低预计不会缓解竞争压力,反而可能因申请基数增大而提高整体竞争强度。
十三、针对双非背景申请者的时间规划,建议最晚于12月前完成申请提交。历年数据显示,12月后录取政策可能向具有985背景、考研失利且均分80分左右的申请者倾斜。
十四、从录取难度趋势来看,2025年秋季入学的录取难度较2024年有所下降,建议2026年秋季的申请者把握早期申请机会。
十五、留位费政策方面,香港城市大学允许留位费在同校不同学院间转移,这一政策为申请者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