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潮崛起:奢侈品行业的“中国式重构”
202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呈现“双轨并行”特征: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本土品牌借国潮升级。据贝恩咨询数据,国潮品牌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5%跃升至2025年的32%,李宁、波司登等品牌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加持”打破价格天花板,高端线产品溢价率超40%。
这一趋势下,品牌部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单向传播”转向“文化共创”,从“国际标准复制”转向“本土叙事构建”。李宁国际品牌部2025年招聘公告显示,核心岗位需求集中于三类人才:
- 跨文化产品经理:能将“中国风”元素转化为全球消费者认可的设计语言;
- 社交媒体内容策展人:精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KOC孵化与话题运营;
- 文化符号转译者:将敦煌壁画、非遗技艺等文化IP转化为品牌资产。
这些需求与奢侈品管理海归的跨文化背景形成高度互补,为职业转型提供了清晰路径。
二、LVMH管培生的“隐性优势”:跨文化能力如何迁移
英国奢侈品管理课程(如伦敦艺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相关项目)普遍强调文化洞察、消费者行为分析、品牌叙事构建三大模块,这些能力在国潮转型中可实现“场景平移”。
1. 文化符号解码能力:从“西方奢侈”到“东方美学”
LVMH管培生培训中,学员需分析不同市场(如欧美、中东)的文化禁忌与审美偏好。例如,理解“红色”在西方文化中的“危险”联想与在中国文化中的“吉祥”寓意。这种能力可直接应用于国潮品牌:
- 案例:李宁2025年“山海经”系列运动鞋,需将“饕餮纹”“青鸟图腾”等元素转化为符合Z世代审美的设计,同时避免文化误读。管培生背景的候选人能更精准地把握“文化转译”的尺度。
2. 消费者分层运营经验:从“高净值人群”到“新中产+Z世代”
LVMH的客户管理课程强调“VIP服务标准化”,而国潮品牌需同时服务两类群体:
- 新中产:追求品质与文化认同,对价格敏感度低于国际品牌同级产品;
- Z世代:热衷社交裂变,愿意为“文化打卡”付费(如购买汉服联名款)。
管培生在伦敦旗舰店接触的多元化客户群体,使其更擅长设计分层运营策略。例如,将LVMH的“私人定制服务”改良为李宁的“限量文化款预售+KOC测评”模式。
三、小红书运营与KOC孵化:海归的“降维打击”策略
国潮品牌的社交媒体运营已进入“精细化时代”,小红书成为核心战场。2025年李宁品牌部招聘明确要求候选人“具备小红书生态深度理解,能策划10万+爆文”。海归可通过以下路径建立优势:
1. 内容策展:从“国际秀场”到“生活场景”
LVMH管培生常参与巴黎/米兰时装周的社交媒体传播,熟悉“高端内容+情感共鸣”的打法。迁移至国潮品牌时,需将场景从“T台”转向“日常生活”:
- 案例:李宁“敦煌联名”系列推广中,海归运营团队可借鉴Dior在小红书发布“秀场后台花絮”的经验,改为拍摄“沙漠徒步爱好者穿着联名款”的UGC内容,强化产品功能性。
2. KOC孵化:从“明星代言”到“素人裂变”
国际品牌依赖明星代言,而国潮品牌更倾向“素人KOC+垂直领域达人”组合。海归可利用英国课程中的《Influencer Marketing》(网红营销)模块经验,设计孵化路径:
- 筛选标准:优先合作运动博主、国风爱好者等垂直领域KOC,而非泛娱乐达人;
- 内容激励:提供产品定制权(如联名款设计投票),而非单纯付费合作。
四、转型实践:从“管培生”到“品牌部”的三步策略
1. 课程项目“国潮化”改造
在完成英国课程作业时,主动选择国潮相关案例。例如,将“分析Gucci在亚洲市场的增长策略”改为“设计李宁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文化适配方案”,在简历中突出“跨文化市场进入”能力。
2. 考取国内认可的“国潮运营”证书
除学历外,考取小红书生态运营师认证或巨量引擎营销认证可增强竞争力。2025年李宁招聘中,明确标注“持有小红书官方认证者优先”。
3. 实习“曲线入局”:从新消费品牌切入
若直接申请李宁等头部品牌困难,可先进入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国货品牌的海外部门实习。例如,参与花西子“日本市场本土化”项目,积累文化适配经验,再通过内部推荐转向李宁国际品牌部。
五、长期发展:从“执行层”到“文化战略层”
国潮品牌的竞争是“文化话语权”。海归可结合英国课程中的《Luxury Brand Heritage》(奢侈品牌遗产)模块,向“文化战略顾问”转型。例如,为李宁设计“非遗技艺现代化”路线图,或策划“中国运动文化全球巡展”。
结语
英国奢侈品管理课程赋予海归“跨文化解码器”,而国潮崛起提供了“文化编码”的舞台。从LVMH的秀场运营到李宁的小红书爆文,从巴黎客户管理到敦煌联名设计,职业转型的核心在于将“国际视野”转化为“本土叙事能力”。2025年的国潮浪潮中,这种能力将成为品牌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的关键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