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浪潮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渴望将创意转化为真实的商业价值,但 “从 0 到 1” 的创业之路往往缺乏系统指导。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创新学院推出的理学硕士(创新创业)课程(MSVC) ,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 它不仅是香港聚焦创业实战的理学硕士项目,更依托城大强大的科创生态圈,为创业者提供从知识到资金的全链条支持。
一、课程定位:不止于 “学”,更在于 “创”
MSVC 的核心目标是为三类人群赋能:应届毕业生、有志创业者、在职专业人士。与传统商科硕士不同,这是一门沉浸式体验型课程,不满足于传授理论知识,更强调让学生深度对接创新创业生态中的各方角色(如投资人、企业家、技术团队),最终掌握将商业构想转化为可行方案的核心能力。
城大创新学院院长谢智刚曾明确表示,课程的核心目标是 “协助学生成立可持续发展的初创企业”,甚至鼓励学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 —— 这种 “实战优先” 的理念,贯穿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二、课程设置:36 学分构建创业核心能力圈
课程采用 “核心课 + 选修课” 的模块化设计,学生需完成 36 个学分方可毕业,具体结构清晰且极具针对性:
1. 核心课:夯实创业基本功(24 学分)
四门核心课构成创业能力的 “四大支柱”,每门都直击创业痛点:
- GRIT 综合课程:作为课程的 “灵魂模块”,由资深从业者提供一对一密集指导,引导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项目,堪称 “创业版实战训练营”;
- 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对接 90 多家公私营机构的资源,让学生直接接触行业前沿动态与实战经验;
- 创新专题报告:要求学生独立或组队完成真实创业项目设计,全程有授课教师与行业导师双指导;
- 财务与管理会计:补全创业者的 “财务短板”,确保商业计划具备可持续的盈利逻辑。
2. 选修课:按需定制细分赛道(12 学分)
选修课分为 “核心选修” 和 “自由选修” 两类,覆盖八大领域,学生可根据创业方向精准选课:
- 核心选修(选 2 门):聚焦创业底层逻辑,可选 “创新创业与内部创业”“科技创业” 等方向;
- 自由选修(选 2 门):覆盖区块链、AI 应用、ESG、跨境营销等热门领域,甚至包含 “大语言模型商业应用” 这类前沿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还可申请跨院系选修,灵活适配个性化创业需求。
三、申请门槛:学历、兴趣与能力缺一不可
MSVC 对申请者的要求兼顾 “专业性” 与 “潜力值”,具体包括:
- 学历基础:需持有认可大学的学士学位,专业背景不限(技术、商科、文科均可);
- 创业潜质:需证明对创业有浓厚兴趣,有创业实践经历(如参与过初创项目、创业比赛)者将被优先考虑;
- 语言能力:非英语授课背景者需满足语言要求,认可托福(79 分以上)、雅思(6.5 分以上)或 CET-6(490 分以上),但需注意托福家庭版、雅思 indicator 等成绩不被接受。
此外,本地学生有机会申请 “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属 UGC “数码” 领域优先资助项目),由学校提名后提交申请即可。
四、特色优势:背靠 HK Tech 300 的 “创业加速器”
如果说课程是 “理论骨架”,那么城大的HK Tech 300 创新创业计划就是 “资源血肉”—— 这也是 MSVC 区别于其他创业课程的核心竞争力:
- 资金支持:有潜力的创业计划可申请 10 万港元种子基金,符合条件的项目更有机会获得 100 万港元的天使投资;
- 技术对接:可直接使用城大 1700 余项专利技术,还能与授课教师课题组、博士生团队配对合作;
- 导师网络:180 多位资深从业者担任创业导师,提供从商业模式到资源对接的全流程指导;
- 落地支持:依托城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学生可轻松对接内地与海外市场资源,甚至参与东莞校区的平行培养项目。
首届学生吴浩贤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创办的 Web3.0 初创公司,通过课程对接了更多行业资源,更借助 HK Tech 300 完善了商业模式 —— 这正是 MSVC “让想法落地” 的真实写照。
适合人群与申请建议
这门课程尤其适合两类人:一是有明确创业方向、需要系统知识与资源的 “准创业者”;二是希望转型创新创业领域的在职人士(课程支持全日制 / 兼读制,灵活适配工作节奏)。申请时建议重点突出两点:一是创业经历的细节(如你在项目中解决的核心问题),二是对目标赛道的思考(如何结合 MSVC 的课程与资源实现创业目标)。
从课程设计到资源支持,MSVC 真正做到了 “把大学变成创业孵化器”。如果你不想只做 “创业旁观者”,而是想成为 “项目操盘手”,这门扎根香港、链接湾区的硕士课程,或许正是你开启创业之旅的理想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