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日本读研,很多人会听到“研究生”和“大学院生”这两个词,听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它们差别挺大。搞不清楚的话,可能会影响你的留学规划。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两个概念讲明白。
一、“研究生”不是硕士,而是“预备生”
在日本,“研究生”这个词和我们国内说的“研究生”不一样。它不是指正在读硕士的人,而更像是一个“旁听生”或者“预科生”的身份。
简单来说,就是你还没正式考上硕士,但想提前来日本,跟着教授学习、准备考试、适应环境,这时候就可以申请“研究生”。
特点有这些:
不是正式学生:没有正式学籍,也不算被大学“录取”了。
不发学位:读完之后没有毕业证,也不能拿硕士学位。
可以办留学签证:虽然不是正式生,但学校可以给你发入学许可,用来申请签证,合法留在日本。
入学相对简单:只要教授同意,材料齐全,比如有本科学历、研究计划书、日语或英语成绩,就可以进来。
要交学费:虽然不是正式生,但一般也要交学费,金额因学校而异。
不能申请大部分奖学金:因为不是学位课程学生,很多校内奖学金申请不了。
很多人选择当“研究生”,是为了:
提前适应日本的生活和学习节奏;
跟目标教授混个脸熟,了解他的研究方向;
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资源,准备后面的“考研”——也就是“院试”。
二、“大学院生”才是真正的硕士生
“大学院生”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研究生”,也就是正式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
你得先参加考试(叫“院试”),通过后才能成为大学院生。这个考试一般包括笔试、面试、研究计划书评审等,竞争不小。
成为大学院生后:
是学校的正式学生,有学籍;
读的是正规课程,修学分;
毕业后能拿到“修士学位”(就是硕士学位);
可以申请各种奖学金,学费也有减免政策;
学制一般是两年(修士),博士则更长。
三、两者最大的区别在哪?
1. 身份不同
“研究生”是“预备队”,还没进正式比赛;
“大学院生”是“正式队员”,已经在打比赛了。
2. 是否能拿学位
研究生读完什么学位也拿不到;
大学院生毕业就能拿硕士学位。
3. 怎么进去的
研究生:主要看教授是否同意,材料过关就行;
大学院生:必须参加“院试”,考上了才行,有点像中国的考研。
4. 时间长短
研究生一般读半年到两年,时间灵活,考上了就走,考不上可以延长;
大学院生是固定学制,修士就是两年。
5. 钱的问题
研究生通常学费不便宜,奖学金也少;
大学院生有机会减免学费,还能申请助学金、奖学金。
四、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当了“研究生”,就等于半只脚进了硕士班?
不是的。研究生和别人一样,都得参加“院试”,考不过照样进不去。有些学校数据显示,很多研究生考了一年都没考上,最后只能回国。
误区2:必须先当“研究生”才能考大学院?
完全不是。只要你条件够,语言达标、研究计划写得好,完全可以在国内直接报名参加日本大学的“院试”,考上了就直接成为大学院生,省时间也省钱。
误区3:当“研究生”更容易被录取?
目前没有制度上的优待。教授可能会对你有印象,但最终录取还是看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不会因为你是“自己人”就放水。
五、那我该怎么选?
适合先当“研究生”的情况:
日语还不太行,想来日本多练练;
对研究方向还不太清楚,想先听听课、看看教授在做什么;
想提前和教授建立联系,增加好感度。
适合直接考“大学院”的情况:
语言成绩已经准备好(比如日语N1、英语托福);
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写得出像样的研究计划书;
想节省时间和费用,不想多花一年做“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