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学年起,香港城市大学(简称 “港城大”)正式宣布退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高考统招),改为通过 “内地高考单独招生” 渠道独立招收内地应届高考生 —— 这一调整不仅改变了港校本科招生的原有格局,也为家长和学生的申请规划带来新的思考方向。作为香港 8 所公立大学中仅剩香港中文大学保留统招的背景下,如何读懂新政策、把握独立招生机遇,成为家长为孩子规划 “双轨” 申请的关键。
一、港校本科报考的两种核心路径:厘清差异,不浪费机会
目前香港公立大学对内地高考生的招生,主要分为 “统一招生通道” 与 “独立招生通道” 两类,两者并行不冲突,家长需明确各自适用场景与特点,才能为孩子匹配最优路径。
1. 统一招生通道:仅存的 “省心型” 选择
- 适用院校:当前仅香港中文大学(后续是否调整需以校方通知为准)。
- 家长理解要点:流程与填报内地优质高校一致,属于 “提前批次志愿” 范畴。孩子参加高考后,在志愿填报系统的提前批次勾选目标院校即可,无需额外准备材料,相当于 “顺带投递” 的机会。
- 核心规则:完全依据高考裸分择优录取,不涉及面试、综合素质评估等额外环节,对擅长应试、分数突出的学生更友好。
- 关键提醒:一旦通过该通道被录取,学生档案会被直接提取,无法再参与后续本科一批、二批等内地院校的录取,选择时需谨慎权衡。
2. 独立招生通道:2026 年扩容后的 “主流选择”
- 适用院校: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以及 2026 年新增的香港城市大学(共 7 所公立港校)。
- 家长理解要点:可看作 “额外的申请机会”,相当于为孩子多准备了一条 “备选赛道”。需要主动在港校官网提交申请,而非通过内地志愿系统填报,流程上更灵活。
- 核心优势:与高考统招完全不冲突 —— 即使孩子申请了独立招生的港校,仍可正常填报所有内地大学志愿,两者录取结果互不影响。只有当港校发放录取通知后,家庭再根据偏好决定是否放弃内地院校录取资格。
- 录取标准:并非只看高考总分,而是综合评估 —— 高考分数(占比核心)、英语单科成绩(通常要求 120 分以上,具体以院校专业为准)、面试表现(多为小组讨论或个人问答,考察表达与思维)、综合素质(如竞赛奖项、社会实践等,部分专业会参考),对 “全面发展” 的学生更有利。
二、家长必抓的时间轴:独立招生 “早规划 = 稳机会”
独立招生与内地高考的节奏不同,若等到高考结束再准备,大概率会错过申请截止时间。家长需提前熟悉关键节点,协助孩子分摊准备压力,避免因时间差错失机会。
1. 启动期:高三上学期(10 月 - 次年 1 月)—— 家长多跑腿,孩子少分心
- 核心任务:港校陆续开放网上申请系统(如香港大学通常 10 月开放,港城大 2026 年开放时间需以官网为准),家长可协助完成前期准备。
- 家长行动点:
- 整理孩子的基本材料(身份证、高中成绩单、获奖证书扫描件等),按港校要求分类存储;
- 注册目标院校的申请账号,填写基础信息(注意姓名、身份证号等与高考报名信息一致,避免后续核对问题);
- 初步筛选孩子感兴趣的专业,标注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如部分工科需提交数学竞赛证明,文科可能要求个人陈述)。
- 关键提醒:此阶段孩子专注高考复习,家长尽量承担材料整理、信息查询的工作,减少孩子分心。
2. 申请与截止期:高三下学期(2 月 - 6 月)—— 盯紧截止日,补全申请
- 核心任务:完成所有申请材料提交,确保在截止日期前 “收尾”。
- 家长行动点:
- 记录各港校的申请截止时间(往年多集中在 6 月上旬至中旬,如 6 月 10 日左右,高考结束后仅几天缓冲期,需特别注意);
- 提醒孩子在高考后、截止日前,补充填写预估高考分数(部分港校需填写),或完善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材料;
- 检查申请状态,确认材料是否齐全(如推荐信是否已由老师提交,成绩单是否加盖学校公章)。
- 关键提醒:高考结束后不要完全放松,需预留 1-2 天时间处理申请收尾,避免因拖延错过截止日。
3. 考核与录取期:高考后(6 月底 - 7 月)—— 协助准备面试,等待结果
- 核心任务:应对港校面试,同步关注内地志愿录取进度。
- 家长行动点:
- 高考成绩公布后,协助孩子更新申请系统中的正式分数;
- 若孩子收到面试通知,可协助收集历年面试真题(如小组讨论主题、常见问答方向),或联系专业机构进行模拟面试指导;
- 同步跟进内地志愿的录取状态,待港校录取结果与内地录取结果均明确后,和孩子一起权衡选择(如港校排名、专业偏好、学费成本、未来发展方向等)。
三、新政策下的家长应对:把握 “双轨” 优势,提前避坑
港城大退出统招,本质上是港校招生更注重 “个性化评估” 的信号。对家长而言,核心是转变思路 —— 不再依赖 “单一志愿”,而是利用 “统招 + 独立招生” 的双轨模式,为孩子争取更多机会。
1. 不纠结 “二选一”,而是 “两者都尝试”
独立招生与统招并行不冲突,建议符合条件的家庭 “两条路都走”:提前申请独立招生的港校,同时在提前批次填报香港中文大学(若分数有竞争力),相当于为孩子叠加 “双重保障”—— 既不放弃统招的 “省心” 机会,也抓住独立招生的 “额外选项”。
2. 重视面试准备,避免 “分数够了却卡面试”
独立招生中,面试是重要环节,部分分数达标但面试表现不佳的学生可能落选。家长可提前协助孩子准备:
- 积累英文表达能力(面试多为全英文或中英双语,需确保孩子能流畅沟通);
- 了解目标专业的行业动态(如申请商科可关注近期经济热点,申请社科可了解社会议题);
- 练习小组讨论技巧(如如何倾听他人观点、清晰表达自己的逻辑,避免过度强势或沉默)。
3. 提前了解港校成本与生活适配性
除了申请路径,家长还需提前规划经济成本(如香港本科年均学费 + 生活费约 15-20 万人民币,不同院校、专业略有差异),以及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如独立生活、语言环境、文化差异等),避免因 “信息差” 导致后续困扰。
总结:规划在前,机会在手
港城大退出高考统招并非 “门槛变高”,而是为更多 “全面发展” 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 独立招生不占用内地志愿,还能让孩子接触更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对家长而言,关键是提前 1-2 年了解政策、熟悉流程,协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与材料准备,让 “双轨申请” 从 “备选” 变成 “稳妥选项”。
若对港校申请流程、专业选择、面试准备仍有疑问,让专业团队协助您避开弯路,为孩子的申请多一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