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留学申请中,双录取和预录取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定义方面
- 双录取:
指的是学生同时获得韩国院校的语言课程录取和专业课程录取。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明确被该校的某个专业所接纳,只是鉴于语言能力尚未达到专业学习要求,需要先进入学校安排的语言课程学习,在通过相应的语言考核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之前录取的专业正式就读,无需再重新申请专业入学。
- 预录取:
通常是学校基于学生的综合申请条件,比如高中或本科阶段成绩、相关经历等,初步判定学生符合本校的入学基本资质,先给学生发放一个预录取通知。但这个预录取往往还附带一些后续条件,比如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语言成绩标准(像韩语 TOPIK 等级要求等),或者补充提交其他相关材料等,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正式被学校录取进入专业学习。
确定性方面
- 双录取:
专业学习方面相对更确定,只要按要求完成语言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就能进入对应的专业就读,后续基本不存在因学术能力等已审核的因素而无法入学的情况,学生心里对于入学和专业学习有比较明确的预期。
- 预录取:
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即使拿到了预录取,如果最终没能达到规定的后续条件,比如语言成绩不达标或者未按时补齐要求的材料等,就可能无法被正式录取,不能顺利进入该校的专业学习。
时间安排方面
- 双录取:
学生可以较快地进入韩国院校的语言学习阶段,一边提升语言能力,一边适应韩国的学习生活环境,语言课程结束后无缝衔接专业课程学习,整个留学进程的连贯性较强。
- 预录取:
学生拿到预录取后,往往需要先集中精力去准备后续要求的条件,比如备考语言考试等,等所有条件满足后,才能进入学校开启学习,从拿到预录取到正式入学可能会存在一段空白准备期,留学进程的连贯性相对弱一些。
适用对象方面
- 双录取:
比较适合那些专业能力、学术背景等符合学校要求,但语言水平暂时不足的学生,给了他们能够提前锁定专业、同时又有机会提升语言能力进入专业学习的机会。
- 预录取:
适用于那些整体申请条件比较有潜力,但可能在某些方面还稍有欠缺(比如语言成绩还没考出来等)的学生,学校先认可其潜力给予预录取,让学生有时间去完善自身条件进而争取正式入学。
韩国有双录取和预录取的学校
韩国有不少提供双录取和预录取的学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院校:
- 双录取学校:
- 中央大学:入本科条件一般为 TOPIK4 级,推荐专业有国际艺术学、社会学、公共人才学等。
- 汉阳大学:首尔校区要求 TOPIK4 级,ERIC 校区要求 TOPIK3 级,推荐专业包括经济学、经营学、食品营养学等。
- 弘益大学:入本科需 TOPIK4 级,其美术学、服装设计学、建筑设计学等专业较为知名。
- 国民大学:新入 TOPIK3 级,插班 TOPIK4 级,推荐专业有经济学、经营学、国语国文学等。
- 庆熙大学:新入 TOPIK3 级,插班 TOPIK4 级,酒店管理、经济、经营等专业比较受欢迎。
- 预录取学校:
- 韩国外国语大学:无需后补 TOPIK 成绩,通过线上课程结业考试即可入学。
- 世宗大学:无需后补 TOPIK 成绩,通过线上课程结业考试即可入学,预录取学生的 “录取合格证书” 有效期 1 年,需在 1 年内完成相应专业的语言要求。
- 祥明大学:无需后补 TOPIK 成绩,通过校内考试后进入本科专业课。
- 东国大学:无需后补 TOPIK 成绩,通过校内考试后进入本科专业课。
- 成均馆大学:预录取合格者需在两年内取得 TOPIK4 级及以上或完成成均语学院 4 级及以上韩语课程。









